寒湿的危害与中医的保健治疗方法

一:寒湿在体内的具体表现与可怕后果。

养生不排寒,一切都白谈!

万病由寒起,寒从脚根生!

树老根先死,人老脚先衰!

女人不排寒,定有小肚腩!

女人不排寒,风湿追肾盘!

女人不排寒,肿瘤身上缠!

女人不排寒,手脚一身寒!

女人不排寒,抑郁很麻烦!

女人不排寒,月经常头痛!

女人不排寒,生育一定难!

女人不排寒,青春不复还!

女人不排寒,长寿离的远!

袪寒、袪湿、排毒!养生!很关键~

女人一定要对自己好才是爱,排寒湿有人说冷,有人说热,有人说太舒服啦,同一项护理,同样的手法,不同的体质,不同的效果,做一次有一次的效果!毒素在体内是相当于慢性中毒,它在一点一点的侵蚀你的健康,中医上说,至寒至热,治病救人!你受不了这小小的冷,小小的热,受得了攒一辈子的钱睡那张塌天的病床吗,排寒湿,从你我做起!

体寒都有哪些体现?

肚脐下冷凉〈叫〉宫寒!

肚脐上冷凉〈叫〉胃寒!

腰上冷凉〈叫〉带脉寒!

肩上冷凉〈叫〉胆不通!

手臂冷凉〈叫〉肺气虚!

颈部冷凉〈叫〉膀胱虚!

手背冷凉〈叫〉气不足!

大腿冷凉〈叫〉脾胃虚!

小腿冷凉〈叫〉肠胃虚!

一级寒湿:在表皮,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

二级寒湿:在肌肉,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体寒的危害

血寒,筋寒、骨寒,宫寒,肾寒,肺寒,胃寒,肝寒.

久寒必痛、久痛必虚、久虚必病

现代人的各种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绝大部分的疾病,都与体内寒湿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寒凉性体质,可导致体内经脉不通,血液杂质多,各个器官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堵塞了血管和经脉,导致皮肤、器官、细胞的免疫自愈力下降,而出现早衰、早亡!

体寒,导致骨髓造血细胞减少

血液是体内流动的能量,体寒时,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活力下降,令全身的血液能量逐步减少,各个部位的机能都达不到最好的健康状态。如果长期在血污、凝结、亏损的状态下工作,身体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体寒,造成千万心脑动脉硬化

体寒时,由于体温的降低,体内的脉道受堵,变得不再顺畅,致使代谢物在脉道中聚集,血管壁的厚度增加,长期的毒素聚集、沉淀,造成血液的供应不足,体内能量欠缺,各个器官的功能不能正常运作,导致心脑血管发生老化病变。

体寒,引起各种癌症高发死亡

体寒时,延缓了体内各种代谢废物毒素的及时排出,造成了体内气脉的淤堵,使人的精力、体力都在下降;过大的压力,加之不合理的饮食造成了体内营养不均衡,致使各种炎症、癌症的高发与复发。

体寒,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发育

体寒时,会造成肾虚、内分泌系统紊乱失调,如果父母是在体寒的情况下怀孕生育的孩子,其先天素质就不好,孩子未来的健康势必受到影响,是“害了自己,也毁了孩子的一生”。

体寒,造成人体免疫修复力下降

长期体寒,会导致体温低,就会导致人体的免疫主力---白细胞失去活力,使身体的自愈修复系统丧失功能,而引发一系列生理疾病发生,并且一旦生病、多是久治不愈、小病变大灾。

体寒,造成皮肤与关节的衰老

长期体寒,皮肤都会显得松弛、没有光泽,容易出现“色斑、皱纹与敏感”;即使用再好的保养品护理,效果也不会理想;同时体型、关节也会变形,经常腰酸背痛;因为,体寒就会导致新陈代谢缓慢,令营养吸收与合成能力减弱,大量的毒素堆积、胶原蛋白流失,坏的脂肪也会囤积在体内器官,甚至血管内、导致衰老。

三,排寒湿中医针灸方案供参考:

(针法是提插、穴位是大致的区域、离经不离穴、在每个穴位区内结节压痛点下针、排寒法也是按照全息对应来找、一般的扎完针后就开穴、无论什么地方没有反应点或痛点都不扎、开穴时间一般为3分钟。患者就会感觉到排风,寒,热)用(0.3X40、或0.35X50毫针)。留针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取针后压针孔,防止真气消耗。凡是风寒湿引起的病都可以调理。针灸时一定要扎出针感、开穴最主要、从上到下。

体虚病人要补血气为主,补足了以后再下针,就会有反应,先艾灸肚脐提高能量同时让患者喝、当归、大枣、枸杞子汤、后下针。一下针就没有反应,就艾灸,至阳、命门、腰阳关、大椎。1、颈部疾病:针外关区、手三里区、两边找压痛点,结节压痛点、那个敏感扎那个、提捏风池、风府、幷排打风门、让患者活动颈部。如排寒差考虑患者虚弱或病太深。(颈椎病患者如两侧痛两侧都扎)。1、《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2、《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2、肩部疾患:针养老区、手三里区,也可找足三里区。提捏风池拍风门揉按天宗放松肩周围1、《养老:掌心向下,尺骨小头点、转手骨开、即掌心向胸成为一缝,缝的凹陷中。针刺法:直刺0.5-1.0。2、《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3、《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直刺1.0-2.0、向下斜刺2.0-3.0。3、头痛;手三里,外关,合谷、神门、列缺、都是同侧。风府点按2分钟,太阳穴抓绕。1、《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2、《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3、《合谷:食指第二掌骨中心》针刺法:直刺0.5-1.0寸。4、《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豌豆骨桡侧边缘》。针刺法:直刺0.5-0.8寸。5、《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桡骨小头近心端当肱桡肌与母长展肌腱之间》。针刺法:向近心端斜刺0.5-0.8寸。4、头晕,头昏,手三里,扰扰风池。1、《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5、感冒;合谷,外关,手三里,饶凤池、拍风门、多喝热水。1、《合谷:食指第二掌骨中心》针刺法:直刺0.5-1.0寸。2、《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3、《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左右都可以找)6、腰;昆仑、合阳,承山,拍打风市,然后拿捏腰部肾俞、命门、脚部要用毛巾包好。1、《昆仑:外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寸。2《合阳: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连线上,委中下3寸》针刺法:直刺1.0-2.0寸。3、《承山:跟腱中点,与委中连线中点,委中下8寸》。针刺法:直刺1.0-2.0寸。7、耳聋:手三里,外关,前臂耳反应区,配合谷,通里,轻柔听宫。1、《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2、《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3、《合谷:食指第二掌骨中心》针刺法:直刺0.5-1.0寸。4、《通里: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在心经沟上》针刺法:直刺0.5-0.8。5、《前臂耳反应区:按照全息头面部来做,全息的面部对应区》。8、三叉神经:合谷,前臂面反应区、揉凤池。1、《合谷:食指第二掌骨中心》针刺法:直刺0.5-1.0寸。2、《前臂面反应区:也就是全息的前臂对应区、反应点最痛的部位》。9、失眠;双上巨虚,扎深一点,左神门,按揉膻中1、《上巨虚:胫骨前缘,一中指、一横指读鼻下6寸》。2、《下巨虚:胫骨前缘,一中指、一横指读鼻下9寸》。针刺法:直刺0.5-2.5寸。3、《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豌豆骨桡侧边缘》。针刺法:直刺0.5-0.8寸。10、膝关节炎:手三里,三阴交,拍打风市和膝关节周围,如果肿或有积液加阴陵泉(风湿的可以在足阳明找点针刺)也就是足三里到下巨虚找敏感点。“膈腧艾灸但不能针刺”。开百会、气海、中脘。1、《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3、《三阴交:内踝尖3寸、胫骨后缘》。针刺法:直刺1.0-2.5寸。4、《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后下方凹陷处》针刺法:直刺1.0-2.0寸。

11、高血压;1、肝胆犯胃型、太冲,阳陵泉,三阴交。2、劲椎病引起的是手三里,外关,神门、揉颈部、风府、按揉凤池、拍风门。3高低压同升型,用调理心脏的组方。1、《太冲:在足背第一趾骨间隙后方凹陷处、行间向上推档手处》。针刺法:直刺0.5-0.8寸。2、《阳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后下方凹陷中,也就是拐弯处》。针刺法:直刺1.0-2.0寸。3、《三阴交:内踝尖3寸、胫骨后缘》。针刺法:直刺1.0-2.5寸。12、乳腺增生;足三里到下巨虚找硬结同侧,按揉膻中、轻拍乳房。1、《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直刺1.0-2.0、向下斜刺2.0-3.0。13、痛经闭经;妇科灵穴(小臂肘以下心包经段)地极区、(小腿阴陵泉往下找)三阴交。17椎下、用震颤手法按揉关员到中极。1、《妇科灵穴:小臂肘以下心包经段敏感点》针刺法:直刺1.0-2.0寸。2、《地极: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胫骨后缘、稍后》。针刺法:直刺1.0-1.5寸。14、子宫瘤,妇科灵穴,三阴交,按揉关员到中级1、《妇科灵穴:小臂肘以下心包经段敏感点》针刺法:直刺1.0-2.0寸。2、《三阴交:内踝尖3寸、胫骨后缘》。针刺法: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15、月子病;左神门,右足三里,上下巨虚,点按膻中,震颤手法按揉气海,关员,艾灸神阙1、《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豌豆骨桡侧边缘》。针刺法:直刺0.5-0.8寸。2、《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直刺1.0-2.0、向下斜刺2.0-3.0寸。3、《上巨虚:胫骨前缘,一中指、一横指读鼻下6寸》。4、《下巨虚:胫骨前缘,一中指、一横指读鼻下9寸》。针刺法:直刺0.5-2.5寸。16、飞蚊症;地极,复溜点按凤池。10到15次治愈。1、《地极: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胫骨后缘、稍后》。针刺法:直刺1.0-1.5寸。17、胃病:足三里深刺、中脘按揉。1、《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直刺1.0-2.0、向下斜刺2.0-3.0寸。18、肘关节:最痛点用皮内针、后用艾灸。19、晚上耳朵嗡嗡响,白天不响:蝉蜕煮水喝、针刺三焦经,也就是肘以下敏感点。20:咽炎:手三里、外关、合谷、通里、开天突。1、《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2、《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3、《合谷:食指第二掌骨中心》针刺法:直刺0.5-1.0寸。4、《通里: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在心经沟上》针刺法:直刺0.5-0.8。21、大腿外侧痛:手部中渚穴(健侧)扎手上的先让他走路、胆经的昆仑区、承山区、如两边痛、两边都扎。1、《中渚穴:手背四五指掌骨小头之间握拳取之》针刺法:斜刺0.3-0.5。2、《昆仑:外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寸。3、《承山:跟腱中点,与委中连线中点,委中下8寸》。针刺法:直刺1.0-2.0寸。22、鼻炎:和感冒治疗一样。(也可用合谷、开风池、印堂。)1、《合谷:食指第二掌骨中心》针刺法:直刺0.5-1.0寸。2、《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3、《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23妇科:先调理好身体、在整体排寒、先排头、外关,手三里,神门、后排腰:昆仑、合阳,承山,拍打风市,然后拿捏腰部肾俞、命门、脚部要用毛巾包好。1、《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2、《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3、《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豌豆骨桡侧边缘》。针刺法:直刺0.5-0.8寸。4、《昆仑:外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寸。5《合阳: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连线上,委中下3寸》针刺法:直刺1.0-2.0寸。6、《承山:跟腱中点,与委中连线中点,委中下8寸》。针刺法:直刺1.0-2.0寸。

24、痛风;曲池,少海,合谷,足三里同侧。按压三阴交,要让患者活动患侧动大脚趾。(不要让患者喝酒、吃海鲜、要避风休息)。1、《曲池:掌心向内肘横纹尽端》针刺法:直刺0.5-1.0寸。2、《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针刺法:直刺0.5-1.0寸。3、《合谷:食指第二掌骨中心》针刺法:直刺0.5-1.0寸。4、《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直刺1.0-2.0、向下斜刺2.0-3.0寸。25、风湿类风湿治疗穴位那是用皮下针;双骨宁,双天宗,至阳。左足三里,右上巨虚,孔最。还有百会,膻中,中脘,关元点按。1、《双骨宁:在肩胛骨内上角缘点处》针刺法:皮内针。2、《双天宗:肩胛部,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针刺法:皮内针。3、《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针刺法:皮内针。4、《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皮内针。5、《上巨虚:胫骨前缘,一中指、一横指读鼻下6寸》。针刺法:皮内针。26尾骨脱位;太溪、承山、拿捏腰眼、拍打骶骨、让其舌底上腭,不说话。1、《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针刺法:0.5-1.0寸。2《承山:跟腱中点,与委中连线中点,委中下8寸》。针刺法:直刺1.0-2.0寸。27、妇科灵穴:在肘以下心包经的位置,仔细找、肯定有。28、牙痛:合谷、手三里、外关、开风池。1、《合谷:食指第二掌骨中心》针刺法:直刺0.5-1.0寸。2、《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3《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29、腹痛:足三里,上下巨虚、按揉膻中、1、《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直刺1.0-2.0、向下斜刺2.0-3.0寸。2、《上巨虚:胫骨前缘,一中指、一横指读鼻下6寸》。3、《下巨虚:胫骨前缘,一中指、一横指读鼻下9寸》。针刺法:直刺0.5-2.5寸。30、面瘫:手三里、外关、神门、足三里、开精明,翳风。1、《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8寸、肘横纹下2寸针刺法:直刺0.5-0.8寸。》2、《外关:阳池上2寸、桡骨和尺骨之间》。针刺法:直刺0.5~1.0。3、《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豌豆骨桡侧边缘》。针刺法:直刺0.5-0.8寸。4、《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直刺1.0-2.0、向下斜刺2.0-3.0寸31、胃肠:手臂胃肠区、上下巨虚、开中脘、1、《手臂肠胃区:就是按照全息图来,在下臂找对应点反应点最痛的部位》。2、《上巨虚:胫骨前缘,一中指、一横指读鼻下6寸》。3、《下巨虚:胫骨前缘,一中指、一横指读鼻下9寸》。针刺法:直刺0.5-2.5寸。32、耳鸣:也扎风市,上中下各一针,用泄法。1、《风市:在大腿外侧中心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中指尖低处》针刺法:直刺1.0-2.0寸。33、心脏病:左内关、膻中、揉心腧、至阳拍风门。1、《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之》针刺法:直刺0.5-1.0寸。2、《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针刺法:平刺0.5-1.0寸34、脚手怕冷:按照颈椎腰椎的调理。35、药肝中毒:调理是手臂肝区、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丰隆、开肝区。1、《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直刺1.0-2.0、向下斜刺2.0-3.0寸。2、《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上髁后下方凹陷处》针刺法:直刺1.0-2.0寸。3、《三阴交:内踝尖3寸、胫骨后缘》。针刺法:直刺1.0-1.5寸。(孕妇禁针)。4、《丰隆: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胫腓骨之间》。针刺法:直刺1.0-1.5寸。5、《手臂肝区:就是下臂全息对应区》。36、上肢的病症:按照颈椎病方法调理。37、偏瘫:眼针、上下焦(患侧)5分钟抜针,再扎头针(健侧)手指扎4-5指针之间痛点,(健侧)要配合深呼吸进针,提捏风府、风池、拍打风门、殷门。38、胃胀气腹泻:足三里、手臂胃区、开中脘。

1、《足三里:胫骨前缘一中指横指、读鼻下3寸屈膝垂足取之》。针刺法:直刺1.0-2.0、向下斜刺2.0-3.0寸。

三,取穴与针具刺法天枢配血海:是活血,太冲:理气人体骨度折量寸1、腕横纹至肘横纹12寸。2、肘横纹至腋后横纹头9寸。3、外踝尖至腘横纹16寸。4、腘横纹至臀横纹14寸。5、腘横纹至大转子股骨19寸。同身寸测量1、拇指宽1寸。2、食指、中指、宽1.5寸。3、食指、中指、无名指、2寸。4、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3寸。5、五指并拢4寸。针具刺法1、肌肉丰厚处:直刺90度。2、胸背:斜刺45度。3、皮内浅薄处:平刺15度。

四,艾灸驱寒的好处与方法

女性的很多失眠、便秘等,往往都是由妇科问题导致的,医生如果不考虑妇科因素,用常规的方法去治疗,就不能根治,容易反复。所以,古代很多医家总是说:“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中医里也单列妇科。一般来说,女子初潮以后,其治病养生就要考虑妇科因素了。

女性的妇科问题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易复发。妇科病大多是由寒湿淤引起的,也就是说盆腔环境不好,就如在潮湿寒冷环境下,东西会发霉、发烂、结冰,当盆腔寒湿淤堵、气血不通时,自然会滋生盆腔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若不改变体内环境(病灶),再怎么手术也难逃复发!

调理妇科病重在调理盆腔环境,而在调理盆腔环境时,有一个穴位是绝不能少的,那就是八髎穴。

一、八髎穴可以通治一切妇科病

中医在给艾友提供妇科指导时,必然是每次都要用到它!八髎穴位于人体腰骶部位,这个部位恰好是女性胞宫(子宫、卵巢等的统称)的位置,艾灸此穴可直接刺激温润女性一生的核心点——胞宫。

八髎调治妇科疾病的功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kāo)分间。”这里的腰痛包括了肾部疾病,因为腰为肾之府。“阴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宫、卵巢、阴部、泌尿系统。

八髎五行属水,擅长调节全身的水液,疏通气血。凡是妇科病,都跟气血水液有关。因而,八髎能通调所有的妇科病。

八髎穴不是单独的一个穴位,而是八个穴位的总称。髎的意思是孔,八髎也就是八个孔,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脊椎两侧各四个,这八个孔直接联通胞宫,艾灸它们可以最大程度的向胞宫传导热力和药效,所以八髎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容易得气,容易有灸感,艾灸效果强!

很多艾友反应艾灸八髎穴一段时间后,有明显的热感向腹部和脚底通串。八髎乃盆腔的气血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一定不能让它有任何瘀阻!不论是敲打、搓揉、艾灸一定要让八髎穴气血通顺!

二、八髎是女性妇科的反应点

(1)看,色素深(黑):宫寒;

有痘、红疹:湿热下注,有炎症;

凹进去:有宫寒,子宫肌瘤;

突起,像海绵体:盆腔炎;

干躁、黑且有发裂纹路:盆腔气血不畅。

(2)摸,毛孔粗,干:月经量少,内分泌失调;

温度凉:宫寒;

八髎上热下寒:阴阳失调。

三、艾灸八髎穴的好处

1、艾乃纯阳之品,因此按照中医理论,在女性身体阳经较为集中的八髎部位施灸,可有助于改善原本属于阴寒之体—女性的生理功能,起到补益阳气、调节冲任,预防和治疗月经、白带异常的作用;

2、艾灸的温润作用,最擅长地就是温经散寒;在女性膀胱经、督脉经和臀部上施灸,能显着改善女性盆腔内的血液循环,预防子宫肌瘤、囊巢囊肿的发生。

同时,艾灸还具有行气活血、祛寒散湿的功效,可消除和缓解盆腔内的炎症和积液,避免输卵管的黏连;

3、中医认为:气得温则行、血遇寒则凝,所以八髎部位的督脉、太阳、少阳等经络,如果为寒湿所伤,就会出现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此时以动态灸之法,能益气助阳、散寒止痛,预防和减轻坐骨神经痛、痔疮等疾病的形成。

4、臀部为人体任督二脉的交汇点,男女繁衍、生殖、性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健康、结实的臀肌配合与参与。艾灸八髎穴能激活臀部的经络诸穴,可促进女性臀部的血液循环。

八髎穴艾灸方法:

自己艾灸是很简单的,用一个竹制四孔艾灸盒,扣在八髎穴部位,艾灸40分钟!

搓八髎,打开盆腔气血开关

为了疏通八髎,除了艾灸和叩击,我们还可以在在八髎区域进行搓揉,可以从外而内刺激胞宫、激活胞宫的气血运行,从而滋养胞宫。相对于艾灸和叩击,搓八髎的要求和难度更低。

搓八髎时,当手掌和人的腰骶部皮肤快速摩擦时,会有一股热流明显地传导至人的摩擦部位,并且,通过此部位传导至前阴,甚至通达到人的双脚、肩部,可谓是激活全身气血!!

如果您是上热下寒的体质,更要多搓八髎。因为上热下寒的体质是因为中气虚弱,中焦於堵,上面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上不来,导致上半身火烧火热,口干舌燥,而腿却是拔凉拔凉的,这种情况要多刺激八髎,打通中间的阻碍,交通水火。搓揉八髎穴,每天随时随地搓揉下。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
苏孜阿普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e7en-design.net/benzhl/1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