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包括
A.细胞毒素类、抗生素类
B.抗生素类、抗代谢类
C.抗代谢类、植物类
D.抗生素类、激素类
E.细胞毒素类、植物类
答案:A答案解析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药物可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的各期。对肿瘤和正常细胞选择性小,对增殖细胞和非增殖细胞作用相似,对癌细胞和正常造血细胞有相似的毒性。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和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而发挥作用,但亦包括一些抑制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主要为一些细胞毒素类和抗生素类药物。
82.8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包括
A.细胞毒素类、植物类
B.抗生素类、代谢类
C.代谢类、植物类
D.代谢类、激素类
E.激素类、植物类
答案:C答案解析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是一些代谢类和植物类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生化合成及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
83.83、当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到什么状态时,应考虑停用化疗药
A.白细胞4.0×/L,血小板10×/L
B.白细胞3.0×/L,血小板10×/L
C.白细胞4.0×/L,血小板80×/L
D.白细胞3.0×/L,血小板80×/L
E.白细胞3.0×/L,血小板60×/L
答案:D答案解析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多为细胞毒类。当白细胞数降到3×/L,血小板计数降到80×/L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白细胞严重减少时,应给以抗生素或丙种球蛋白以预防感染。
84.84、以下关于热疗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热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起到同步化增效作用
B.微波热疗是目前最常用的加热技术
C.高温治疗恶性肿瘤疗效好,不存在问题
D.可分为全身加热和局部加热两类
E.局部热疗对患者痛苦少,易于接受,并发症少
答案:C答案解析
高温治疗恶性肿瘤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测温技术,热疗合并放疗和化疗的顺序、热疗的温度和时间,热疗中的防护,以及消除热疗耐受性的方法等均需要进一步探索。
85.85、恶性肿瘤的生物治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种疗法。从广义上讲,它包括
A.细胞因子治疗
B.基因治疗
C.免疫治疗
D.A+B
E.A+B+C
答案:E答案解析
生物治疗:基础是千方百计调动机体本身的抗癌功能,以自身功能调节的方式达到消灭残余癌瘤(亚临床灶),并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因此,生物疗法被普遍看好,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常规地作为癌瘤的第四种疗法。从广义来说,生物治疗应包括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等。
86.86、目前,口腔颌面部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
A.30%左右
B.40%左右
C.50%左右
D.60%左右
E.70%左右
答案:D答案解析
目前,口腔颌面部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60%左右,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为现在癌症的治疗都是一种“癌后治疗”,即在癌症已形成之后。
87.87、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癌前状态不包括
A.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B.先天性角化不良
C.口腔粘膜白斑
D.着色性干皮病
E.上皮过度角化
答案:C答案解析
癌前状态:口腔面颊部常见的癌前状态被认为有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盘状红斑狼疮、上皮过度角化、先天性角化不良以及梅毒、着色性干皮病等。
88.88、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癌前病损有
A.口腔红斑
B.上皮过度角化
C.口腔扁平苔藓
D.盘状红斑狼疮
E.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答案:A答案解析
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癌前病损有白斑和红斑。红斑的癌变危险性比白斑尤甚,因而普遍地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临床上发现,80%的红斑患者病理切片证实为浸润癌或原位癌。癌前状态:口腔面颊部常见的癌前状态被认为有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盘状红斑狼疮、上皮过度角化、先天性角化不良以及梅毒、着色性干皮病等。
89.89、中医指的“粉瘤”和“发瘤”分别是
A.皮脂腺囊肿和皮样囊肿
B.皮脂腺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C.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结构
D.皮脂腺囊肿和甲状舌管囊肿
E.皮样囊肿和甲状舌管囊肿
答案:A答案解析
皮脂腺囊肿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为“发瘤”。
90.90、下列哪一项属于皮脂腺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
A.切开引流
B.囊内注射硬化剂
C.冷冻治疗
D.激光治疗
E.局麻下手术切除
答案:E答案解析
皮脂腺囊肿治疗:在局麻下手术切除。沿颜面部皮纹方向做梭形切口,应切除包括与囊壁粘连的皮肤。
91.91、以下属于口腔颌面部潴留性囊肿的是
A.皮样囊肿
B.甲状舌管囊肿
C.皮脂腺囊肿
D.鳃裂囊肿
E.外渗性囊肿
答案:C答案解析
皮脂腺囊肿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
92.92、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主要区别是
A.皮样囊肿的囊壁中无皮肤附件结构
B.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中无皮肤附件结构
C.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中有皮肤附件结构
D.皮样囊肿不含有角化物
E.表皮样性囊肿不含有角化物
答案:B答案解析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后者也可以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为“发瘤”。囊壁中无皮肤附件者,则为表皮样囊肿。
93.93、以下哪一项属于皮脂腺囊肿所特有的表现
A.常见于面部
B.发生缓慢
C.囊壁与皮肤粘连,中央可有一色素点
D.质地软,无压痛
E.边界清楚,可活动
答案:C答案解析
常见于面部,小的如豆,大则可至小柑橘样。囊肿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突出。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一“色素点”。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个主要特征与表皮样囊肿作鉴别。
94.94、皮样囊肿是由
A.肿瘤细胞增殖分裂形成
B.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
C.胚胎发育时内胚叶细胞遗留发展而形成
D.皮质腺囊肿扩展形成
E.胚胎发育时皮脂腺、汗腺异常发育而形成
答案:B答案解析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后者也可以由于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为“发瘤”。囊壁中无皮肤附件者,则为表皮样囊肿。
95.95、下列哪一项描述不属于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
A.生长缓慢,呈圆形
B.好发于口底、颏下
C.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D.穿刺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E.可扪及坚韧的索条与舌骨体粘连
答案:E答案解析
皮样囊肿好发于口底、颏下,表皮样囊肿好发于眼睑、额、鼻、眶外侧、耳下等部位。生长缓慢,呈圆形。皮样囊肿常位于黏膜或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诸肌之间。囊膜表面的黏膜或皮肤光滑,囊肿与周围组织、皮肤或黏膜均无粘连,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96.96、囊壁中含有皮肤附件结构的囊肿是
A.皮脂腺囊肿
B.皮样囊肿
C.表皮样囊肿
D.鳃裂囊肿
E.甲状舌管囊肿
答案:B答案解析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易流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来形成囊肿。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和毛发等结构,中医称为“发瘤”。其他囊肿均无此特殊组织表现。
97.97、口腔颌面部因炎症而引起的牙源性囊肿主要是
A.根尖囊肿
B.鼻腭囊肿
C.鼻唇囊肿
D.始基囊肿
E.含牙囊肿
答案:A答案解析
根尖囊肿是颌骨内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属于炎症性囊肿。有Malassez上皮剩余增殖以及增值上皮团块中央液化、囊性病变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因此常发生于死髓牙的根尖部。而鼻腭囊肿、鼻唇囊肿、始基囊肿属于非牙源性囊肿。而含牙囊肿也可继发感染,但是属于发育性牙源性囊肿。
98.98、下列关于含牙囊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
B.可来自一个牙胚,含一个牙
C.可来自多个牙胚,含多个牙
D.含牙囊肿就是滤泡囊肿
E.以上说法均正确
答案:E答案解析
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可来自一个牙胚(含一个牙);也有来自多个牙胚(含多个牙)者。
99.99、以下不属于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的是
A.多发性角化囊肿
B.皮肤基底细胞痣
C.分叉肋
D.小脑镰钙化
E.骨纤维异常增生
答案:E答案解析
多发性角化囊肿同时伴发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分叉肋、眶距增宽、颅骨异常、小脑镰钙化等症状时,称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或“多发性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角化囊肿属于
A.发育性颌骨囊肿
B.血外渗性囊肿
C.牙源性颌骨囊肿
D.胚胎性颌骨囊肿
E.炎症性颌骨囊肿
答案:C答案解析
颌骨囊肿可根据组织来源和发病部位而分类。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称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牙源性角化囊肿)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有人认为即始基囊肿,但不能解释角化囊肿也可以含牙;其内容角化物质也与始基囊肿多为清亮液体不同。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VIP全程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