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诊治新进展3月8日-神经外科学院“云端大查房”特邀嘉宾魏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关键词垂体瘤;诊断;手术治疗病例详情源于六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糊,无视物旋转,无多饮,多尿,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无四肢无力,无大小便失禁等不适,未予重视,一个月前视物模糊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行走及日常生活,伴头痛,呈持续性弥漫性钝痛,余性质同前,就诊我院,门诊行头颅CT平扫示鞍区占位:垂体瘤?颅咽管瘤?门诊CT入院激素全套鞍区磁共振年2月16号行经鼻内镜下鞍区肿物切除术术后复查CT术后视物模糊及头痛症状较前改善,无脑脊液鼻漏,术后1-3天尿量-ml,口服弥凝半片bid,尿量减少,现尿量ml左右术后病理病例讨论卢医生:术中是否需要打开鞍隔?魏德回复卢医生:主要看肿瘤位置大小,如果局限于鞍内的不用打开,侵袭性垂体瘤需要打开。侵袭性垂体瘤定义:突破鞍隔,侵犯海绵窦的垂体瘤,这些垂体瘤切除需要打开鞍隔。董医生:请问魏老师垂体瘤手术有哪些注意事项?魏德回复董医生:首先判断患者是否需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如泌乳素型可先药物治疗。需外科治疗的要判断它是否具有侵袭性,如突破鞍隔和侵犯海绵窦,如碰到侵袭性垂体瘤需判断周围组织结构,避免损伤视神经,海绵窦,垂体柄等结构。赵医生:高泌乳素型垂体瘤患者,男性,18岁,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哪个更好?谢谢!魏德回复赵医生:泌乳素型垂体瘤基本考虑内科药物治疗。只有以下情况的泌乳素型垂体瘤才需要手术:1,出现肿瘤卒中需要急诊处理;2,病人对溴隐亭及卡麦角林耐药;3,病人出现严重药物反应或副作用;4,因药物治疗周期太长严重造成病人的思想负担等。周医生:经鼻内镜有什么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魏德回复周医生:现在经鼻内镜手术适应症明显扩大。标准经鼻内镜手术有:垂体瘤,鞍内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脑脊液鼻漏;扩大入路的经鼻内镜手术有:鞍上,三脑室肿瘤。视神经减压,眶内侧肿瘤,中颅底,翼腭窝,斜坡,脑干肿瘤。闫医生:请问鼻内镜如何止血?魏德回复闫医生:鼻内镜下出血情况各异,止血方式不同,止血主要难度在于有时需通过两人四手操作,相同于显微镜下手术,内镜下视野深,操作空间小,对手术操作要求性高。董医生:患者是否有视野障碍和视神经萎缩呢魏老师?术后视力如何?魏德回复董医生:发布上来讨论的病例因肿瘤巨大,病人出现明显的视力视野障碍,术中全切除肿瘤所以术后视力视野明显改善。董医生回复魏德:患者是否合并有出血的情况呢?魏德回复董医生:术中没有明显出血。卢医生:如果手术当中注意间断打水会不会减少气颅的发生?魏德回复卢医生:减少气颅的方式为不断注水及术后迅速关颅。董医生回复魏德:此病例手术入路是如何选择呢?魏德回复董医生:经鼻神经内镜下鞍内鞍上型垂体瘤切除术。董医生回复魏德:术中也没有脑脊液漏的情况?魏德回复董医生:有,打开鞍隔,颅底修补。内镜技术的扩展,颅底重建技术很关键张医生:病人术后状态如何?魏德回复张医生:患者尿量已恢复正常,视力较前改善,已出院。董医生回复魏德:魏老师认为这种神经内镜的术式有哪些缺点么?魏德回复董医生:手眼分离,对解剖和操作的要求很高,视野较深,操作空间狭窄,对突发情况的处理困难。总结随着精准外科时代的到来,神经外科的微创术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神经内镜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也给颅底外科带来巨大变化。垂体瘤等鞍区鞍上肿瘤的外科术式也逐渐从显微镜手术到内镜手术。国外发达医疗机构的前颅底手术特别是鞍区鞍上肿瘤手术采用经鼻神经内镜治疗已经达到近80%的比例。本次发布的病例按常规应该行两次手术,先开颅行鞍上部分肿瘤切除,经2个月后再行经鼻残留肿瘤切除,但是我们通过内镜经鼻打开鞍隔就可以做到鞍内鞍上的肿瘤一期全切除!这是典型的内镜手术的优势体现,是精准微创技术的优势体现。加入福建省神经外科微创诊疗中心共同探讨垂体瘤临床诊疗经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