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美口腔医学培训中心
我们只专注口腔医考面授培训您身边的口腔医考面授培训专家
博尔美是一所致力于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专业面授培训机构。我们汇集了国内顶级医考辅导专家授课,配备有全套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器材,权威题库、口腔医考面授培训第一品牌!
办学理念
一次考试、一次培训、一次过关,专业教辅团队、全程督导、严格管理,团结友爱的博尔美口腔医考培训大家庭欢迎您的加入。
教学特色
年博尔美独创全新教学模式,高效率辅导方案,我们博尔美6大口腔专业课任教老师都是国内顶级专业口腔医考辅导专家,分别集中老师擅长强点授课,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理解记忆。
报名咨询
孙老师:
官方
口组病干货
颌面部发育
面部发育时间轴
§6-7周形成面部发育异常
§胚胎第3周:发育起始,出现额鼻突和下颌突
§胚胎第4周:出现上颌突,此时形成原始口凹
§胚胎第3周末:口咽膜破裂,口腔与前肠相通
§胚胎第4周末:额鼻突分化出侧鼻突和中鼻突
§胚胎第5周:出现球状突
§胚胎第6周:开始联合和融合
§胚胎第7-8周:联合完毕,初具人形
§6-7周形成面部发育异常
腭部发育时间轴
§胚胎第6周:球状突形成前腭突
§胚胎第6周末:上颌突形成侧腭突
§胚胎第8周:侧腭突生长方向由垂直转为水平
§胚胎第9周:侧腭突与前腭突开始联合和融合
§胚胎第3个月:腭部发育完成,口鼻隔开
§左右侧腭突与鼻中隔的融合是口腔颌面发育中唯一发生融合的部位。
§腭裂:一侧侧腭突与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所致。
舌发育时间轴
胚胎第4周:
第一腮弓长出3突起,侧舌隆突2和奇结节1形成舌体
第二、三、四腮弓形成联合突形成舌根
§胚胎第6周:发育成舌体、舌根,并联合成界沟
§胚胎第6-8周:舌肌长入
龋病
釉质龋
釉质龋的分层:四层:
透明层:孔隙容积1%,矿盐丧失1.2%,透明,最初脱矿,
暗层:孔隙容积2-4%,矿盐丧失6%,混浊,脱矿与再矿化
病损体部:孔隙容积5-25%,矿盐丧失24%,透明背景上纹理明显,脱矿最严重
表层:孔隙容积5%,矿盐丧失9.9%,较完整,再矿化
成洞后牙本质龋的变化
(1)坏死崩解层:为牙本质龋最外层,牙本质严重脱矿、软化,基质破坏、崩解,只有坏死、崩解的残留组织和细菌。
(2)细菌入侵层:小管扩张呈串珠状,小管壁和管间牙本质脱矿,有机物分解,小管相互融合成坏死灶,小管变弯,形成横裂。
(3)脱矿层:此层无菌,但酸已引起脱矿,为淡黄色。
(4)透明层:又称硬化层。光镜下此层呈均质透明状。
牙髓病
急性牙髓炎
1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病理:血管扩张,血浆及中性粒细胞渗出,牙髓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减少或消失
2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病理: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心坏死,脓肿形成或牙髓坏死
慢性牙髓炎
1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病理:牙髓外露、表面为炎症渗出及坏死、深部为炎症性肉芽组织
2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病理:肉芽组织形成,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可形成局限性脓肿,常有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临床:牙髓腔开放、根尖孔粗大、牙髓呈息肉样、青少年多见
上皮型:炎性肉芽组织表面有鳞状上皮覆盖,探不痛不易出血
溃疡型: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覆盖,探痛易出血
各型根尖周炎病理鉴别
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病理:
血管充血、渗出水肿,中性粒细胞(PMN)渗出
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病理
中性粒细胞渗出,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脓肿形成
3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病理:
脓肿中央坏死、液化、外周炎性肉芽组织、纤维包饶;根尖牙骨质、牙槽骨吸收;可见慢性炎症细胞(淋巴浆细胞PMN)
4根尖肉芽肿病理:
1).根尖区形成炎性肉芽组织团块
(含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2)含有泡沫细胞、含铁血黄素、胆固醇晶体(表现为针状透明裂隙),引起多核巨细包反应
3)肉芽组织内可见增生的上皮团快、条索交织成网
5根尖囊肿病理
囊壁内衬上皮:无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囊壁外层:见慢炎细胞、含铁血黄素、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胆固醇晶体和针状裂隙、透明小体
囊液内:见胆固醇晶体(长方形缺一角的发光物质)
口腔黏膜病
口腔白斑病理表现
n上皮过度正角化或不全角化;
n粒层明显、棘层增殖;
n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
n固有层见不同程度的炎症浸润(淋巴细胞与浆细胞),以上为单纯性增生;
n部分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
红斑
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
扁平苔藓病理变化
n过度角化(正角化或不全角化);白色条纹处是过度不全角化
n棘层增生或萎缩,钉突消失或呈锯齿状;
n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n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改变;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病理
n上皮过度角化,角质栓塞;
n棘层萎缩为主;
n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n固有层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n血管内有玻璃样血栓、血管周纤维蛋白沉积、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n狼疮带
寻常性天疱疮病理变化
n棘层松解、上皮内疱形成
n免疫荧光:细胞间抗体阳性
良性粘膜类天疱疮
无棘层松解,形成上皮下疱;
免疫荧光:抗基底膜抗体阳性;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病理变化
为结缔组织发生纤维变性;
肉芽肿性唇炎
主要见于血管周围有上皮性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呈灶性聚集
念珠菌病
n上皮角化层形成微小脓肿;
n角化层或上皮的外1/3处可见大量菌丝。
毛状白斑
n上皮钉突肥厚、伸长,棘层增生,不全角化
n靠近表层1/3的棘细胞层可见气球样细胞
口腔颌面部囊肿
分类
一、颌骨囊肿:
1.牙源性:牙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一组囊肿,分为发育性(含牙囊肿,萌出囊肿)和炎症性(根尖囊肿)
2.非牙源性:鼻腭管(切牙管)囊肿,鼻唇(鼻牙槽)囊肿、球状上颌囊肿
二、颌骨外(软组织囊肿)
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粘液囊肿,舌下囊肿
来源的残余上皮不同
1.Serres上皮剩余: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2.缩余釉上皮:含牙囊肿,萌出囊肿
3.Malassez上皮剩余:根尖囊肿,
各型囊肿鉴别
含牙囊肿(滤泡囊肿):10-39,下颌第三磨牙区,囊壁附着于未萌出牙颈部,衬里上皮类似缩余釉上皮
萌出囊肿:20岁以下,发生于软组织内,下方是未萌出牙,上方是牙龈黏膜,衬里上皮类似缩余釉上皮
鼻腭管囊肿
上颌骨中线卵圆形投射区,
复层鳞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囊壁内含有较大血管和神经。(为通过切牙管的鼻腭神经和血管)
腮裂囊肿:
衬里上皮:复层鳞状上皮或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纤维囊壁:内含大量淋巴样组织并形成淋巴滤泡
甲状舌管囊肿:
衬里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或复层鳞状上皮
纤维囊壁:内可见甲状腺或粘液腺组织
粘液囊肿:
外渗性,特点是无衬里上皮,多见,舌下囊肿属于此类中的特例。
潴留性,有上皮衬里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病理特征
1慢性唾液腺炎:腺泡萎缩消失,腺导管扩张,导管上皮增生和鳞状化生,炎细胞浸润
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增生修复
2坏死性唾液腺化生:腭部,火山口样溃疡,腺小叶坏死,腺泡溶解消失,导管上皮增生和鳞状化生,炎细胞浸润
3舍格伦综合征:
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浸润取代腺泡组织;淋巴细胞只侵犯腺小叶,形成淋巴滤泡;
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但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
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组织修复;
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形成上皮肌上皮岛,有的导管扩张形成囊腔
涎腺肿瘤疾病病理鉴别-良性
1多形性腺瘤:
临床:可见于任何年龄,40岁左右多,女性多于男,大涎腺(腮腺),小涎腺(腭部),生长缓慢、自觉症状无或不明显,瘤细胞易种植生长,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病理:由腺上皮、肌上皮、粘液软骨样组织构成,腺上皮排列成管状,肌上皮排列在导管外围,呈巢、片、条索状,上皮组织可见鳞状化生,有粘液样区域和软骨样区域。
2腺淋巴瘤:Warthin瘤,40岁以上男性多见,几乎全部发生在腮腺,生长缓慢,无症状,常有消长史。肿瘤由上皮和淋巴组织构成。上皮排列成腺管或囊腔,并呈乳头状突入囊腔内。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复层,有柱状细胞(在假复层上方,含嗜酸性颗粒)和锥形细胞(位于基底侧)。
3嗜酸性腺瘤:腮腺,细胞含嗜酸性颗粒(即嗜伊红颗粒),可见明细胞(双核)和(暗细胞(核浓缩深染)
4基底细胞腺瘤:腮腺,女男,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立方或矮柱状,分实性型、小梁型、膜性型和管状型四型
涎腺肿瘤疾病病理鉴别---恶性
5粘液表皮样癌:30~50岁多见,儿童涎腺恶性肿瘤多为此型,好发腮腺和腭部。由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构成。分为高分化(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占50%以上)、中分化、低分化(粘液细胞不足10%)三种。
6腺样囊性癌:多见于40~60的女性,腮腺、局部肿块,界限不清,易出现侵犯神经引起疼痛,复发、转移率较高,早期转移。由导管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组成,形成三种结构:腺样(筛状)型、管状型、实性型,实性型易复发和早期血行转移,预后差。
7恶性多形性腺瘤:腮腺,女男,多形性腺瘤组织学结构中有数量不等的恶性成分
8腺泡细胞癌:中年女性,腮腺,生长缓慢,肿瘤细胞中含嗜碱性酶原颗粒,分实体型、微囊型、滤泡型、乳头囊状型四型
9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瘤:腭腺,女男,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构成,特征为细胞形态的一致性、组织结构的多形性、浸润性生长发式和低转移潜能。
牙源性肿瘤
1牙瘤
组织学区别
混合性牙瘤:牙体组织成分排列紊乱,无典型的牙结构
组合性牙瘤:由许多牙样结构组成,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织排列似正常牙。
临床区别:
混合性牙瘤: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区多见,X线见境界清楚的放射透光区内有结节状钙化物。
组合性牙瘤:上颌切牙-尖牙区,X线显示数目不一的牙样物堆积在一起。
2成釉细胞瘤
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含成釉器样结构,但无牙体硬组织的形成。
3成釉细胞瘤分型
1实性/多囊型:
1)主要类型:滤泡型:上皮岛;丛状型:网状或条索状
2)变异型棘皮瘤型:肿瘤上皮岛内鳞状化生,角化珠形成
颗粒细胞型:肿瘤上皮细胞颗粒性变
基底细胞型:肿瘤上皮细胞类似基底细胞,小,立方状
角化成釉细胞瘤型:肿瘤内出现广泛角化
2促结缔组织增生型:结缔组织显著增生,挤压肿瘤上皮成分
3骨外/周边型:发生于牙龈或牙槽黏膜,未侵犯颌骨,术后无复发
4单囊型:似颌骨囊肿,衬里上皮为成釉细胞瘤样改变,刮治术后复发率低
4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病理
10-29岁和40-50岁,下颌骨磨牙区和升支部,
一、上皮:
1.复层鳞状上皮较薄,无上皮钉突
2.上皮表面正角化或不全角化,呈波浪状
3.棘细胞层较薄,呈细胞内水肿
4.基底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核远离基底膜
二、囊壁:
纤维囊壁较薄;含子囊和鳞状上皮岛;
5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病理:
§片块状排列的上皮细胞,似鳞状上皮
§细胞间桥明显,细胞核多形性明显,一般无分裂
§细胞内/间常见圆形嗜酸性嗜伊红均质物(淀粉样物质,硫代黄素T阳性)并可发生钙化
6牙源性腺样瘤/病理
镜下:肿瘤由增生的上皮细胞组成,有四种结构
§玫瑰花结构:团块状排列的上皮细胞,诱导作用
§腺管样结构:
§鳞状细胞结节:
§梁状或筛状结构
7牙源性钙化囊性瘤
病变呈囊性,衬里上皮的基底细胞层立方或柱状,核呈栅栏状排列,浅层由排列疏松呈星网状。在衬里上皮和纤维囊壁内可见影细胞,并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以上肿瘤由牙源性上皮组成
8成釉细胞纤维瘤
病理:
肿瘤由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两种成分组成。肿瘤性上皮呈条索状或团块状排列。上皮条索或团块的周边层为立方状或柱状细胞,中心部细胞类似于星网状层
9牙源性粘液瘤:肿瘤由间充质两种成分组成。
病理:
§瘤细胞呈梭形或星形,排列疏松,核卵圆形,染色深
§瘤细胞间有大量蓝色粘液,肿瘤内有时见有少量散在牙源性上皮
涎腺
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者,纯浆液性
颌下腺: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舌下腺: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
小涎腺部位:唇、颊、腭、舌、磨牙后
以粘液性腺泡为主的混合性腺体:唇腺、颊腺、磨牙后腺、舌前腺
纯粘液腺:舌腭腺、腭腺、舌后腺
纯浆液腺:味腺
牙齿发育要点概述
外胚层和外胚间叶来源
外胚层(上皮)牙板成釉器釉质
神经嵴细胞外胚间叶牙乳头、牙囊牙髓、牙本质、牙周膜、牙骨质、固有牙槽骨等
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牙胚
牙乳头决定牙的形状,形成牙本质和牙髓,牙囊形成牙周膜、固有牙槽骨、牙骨质
蕾状期成釉器状如花蕾,最初20个
帽状期成釉器分化为三层:牙乳头及牙囊在此期发生,牙胚形成
钟状期成釉器分化为四层:后期牙体硬组织形成
牙板退化消失,未退化可形成一上皮岛遗留在颌骨或牙龈中称serres上皮,新生儿可见马牙、上皮珠
牙本质形成:矿化形态为球形矿化,前期牙本质、罩牙本质
牙釉质形成:晚于牙本质,成釉细胞先分泌基质,而后矿化。
牙釉质矿化分期:1立即矿化30%,2由表面向深层,3由最内层向表层,4表层矿化,完全形成时达到96%。(此条为执业掌握)
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细胞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缩余釉上皮,其后在牙颈部形成结合上皮
牙乳头是牙髓产生的原始组织,原发性牙本质形成后,髓腔内的结缔组织即为牙髓。
牙根的形成是由上皮根鞘引导的
牙根形成始于上皮根鞘形成前
牙根长度、弯曲度、厚度和数量是由上皮隔和周围外胚间叶组织细胞所决定的
即多根牙的形成是由上皮隔的发育决定的。
牙根形成过程中,上皮隔的位置保持不变。
如果上皮根鞘的连续性受到破坏或在根分歧处上皮隔的舌状突起融合不全,形成侧枝根管
如果上皮根鞘在形成牙本质后仍不断裂并附着在牙根部牙本质表面,则牙囊的细胞不能与根部牙本质接触,此处牙根表面牙骨质缺乏,易引起牙本质过敏
牙周组织来源于牙囊
牙囊分化出成牙骨质细胞形成牙骨质
牙囊分化出成骨细胞形成固有牙槽骨
牙囊分化出成纤维细胞形成牙周膜
博尔美出版博尔美出品
培训花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