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张智勇
医院第一门诊部
很多医师反映,上颌后磨牙区域的种植治疗非常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上颌窦的存在。在北京国际口腔展上,医院门诊部的张智勇副主任医师基于锥形束CT(CBCT)对上颌窦的研究,为大家分析了在口腔治疗中易出现的上颌窦穿孔、炎症等风险及对上颌窦炎治疗的共识。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张智勇副主任医师的宝贵经验。
牙源性上颌窦炎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
上颌窦解剖特点
图1上颌窦解剖示意图
图2上颌后磨牙根尖与上颌窦有距离
图3上颌后磨牙根尖接触上颌窦底
图4上颌后磨牙根尖进入上颌窦底
张智勇副主任医师介绍,他及团队成员利用大量成年患者CBCT图像的中视野或大视野图像数据(共纳入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例),分析了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关系、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对上颌窦和上颌磨牙的影响。
过去人们认为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间保持一定距离,然而通过CBCT研究发现,有相当比例的上颌磨牙牙根是接触上颌窦底或突入上颌窦内,与以往认知可能有一定差异。
上颌窦黏膜状态的CBCT分析
图5正常的上颌窦黏膜
图6上颌窦黏膜增厚
图7上颌窦囊肿
图8急性或慢性上颌窦炎
图9上颌窦肿物,常表现为骨壁破坏(来自网络)
上颌窦炎的医源性因素
种植手术中的上颌窦炎
牙体牙髓治疗中的上颌窦炎
上颌窦炎治疗中的建议
由于上颌窦黏膜的纤毛不会改变摆动方向,故在上颌窦炎治疗时,应选择中鼻道开窗而放弃下鼻道开窗。
再生黏膜的纤毛无法恢复全部正常功能,因此治疗时应尽量保留上颌窦内正常黏膜组织。
上颌窦前壁开窗应尽量即刻修复。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方式逐渐取代上颌窦炎根治术成为治疗首选,下表为上颌窦炎根治术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比。
小于1cm且不影响上颌窦提升手术的黏膜囊肿,可不予处理。
较大的上颌窦囊肿必须在术前由耳鼻喉专科医师手术摘除。
表上颌窦炎的根治术与功能性鼻内镜术对比
专家简介
张智勇,口腔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医院第一门诊部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会员,种植专业委员会会员。专业方向为口腔种植外科和牙槽外科。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院,获硕士学位。年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年获得北京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联合培养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学位。年,赴瑞士伯尔尼ITI口腔种植中心进修培训。年晋升副主任医师。
针对即刻种植、上颌窦提升、种植外科影像学、门诊全麻和眼眶骨折等临床热点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已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SCI论文1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4篇,参与编译论著两部。
更多培训课程、口腔科普、
临床病例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