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是近年来流感疫情特别严重的一段时期,造成今年疫情突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今年的流感疫苗没能覆盖所有的流行病毒。根据疾控中心的报告,今年很多地区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包括乙型流感的Yamagata系,而去年秋天给出的流感疫苗中不包含针对这一型的成分,因此对这一型不具有保护力。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能证明流感疫苗无效,而是更能说明疫苗有多重要。有一种流感病毒没被疫苗控制住,就造成了这样的流感爆发,那如果今年其他流行的流感病毒都没有疫苗来控制,同时爆发了会怎样呢?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还包括了甲型流感(包括H3N2和H1N1)和乙型流感Victoria系,这些病毒都在疫苗中做了防范。如果没有疫苗,这几种一起爆发,后果如何?
所以一定要抵制疫苗危害论的谣言,流感疫苗虽然不能保证我们%不得流感,但这却是我们抵抗每年流感爆发,保护自己和家人最有效的手段。有这样的手段不去用,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疫苗从接种到能起到防护作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临时抱佛脚来不及了。而由于今年流感疫情的严重,一种药物变成了网红,那就是奥司他韦,也就是达菲。在前几天卫计委公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中,奥司他韦成为了流感治疗的推荐药物。
我们后台最近被问了很多和奥司他韦相关的问题,其中主要的疑惑在于,不是说感冒是自愈性,没有特效药么?怎么突然多了一个奥司他韦出来?
我们先解释一下流行性感冒的一些常见错误理解。
首先,关于流感的很多问题,来自“感冒”这个词的问题。我们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表达过对“感冒”这个词的反感。这个词本身并不是现代医学,也不是中医理论里的,而只是一个俗语,因为清朝之后用的太习惯了,导致现在非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都叫做感冒,本来可以比较清楚地让大家分开理解,明白差异和不同应对方式,但就是因为名字都叫感冒,结果全中国十几亿人,没几个不被搞糊涂的。
点击查看扩展阅读:
其实没有一种病叫“感冒”
流感和普通感冒怎么区分,疫苗要不要打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是两种疾病。对于普通感冒,没有什么预防和特别有效的药物,基本就是通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等待自愈,以舒适、缓解症状为目标来治疗。
而流行性感冒是完全不同的,首先这种疾病的严重程度远高过普通感冒,需要引起的注意和警惕度应该更高。但好在流感的病毒种类相对普通感冒要少一些,已经可以通过疫苗来进行防控。此外还有就是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来进行治疗。
关于降低流感风险,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提过:高危人群流感要及时就诊。尤其是老年人,千万不要认为流感没大事,或者笃信一些偏方或者“神药”而延误就诊。及时看病确诊,对于高危人群尽早使用抗流感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流感威胁,这对于流感高危人群很重要。
这里的抗流感药物,就是指的奥司他韦这类的产品。那今年火爆起来的奥司他韦到底是怎样的药呢?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从名字就能看出,它的功能是用来抑制“神经氨酸酶”的。而神经氨酸酶是分布在流感病毒被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它的功能是当病毒在宿主(比如人)的某个细胞上成熟之后,脱离这个细胞好去感染新的细胞。而奥司他韦的作用就是抑制这种酶,从而不让病毒脱离原细胞,从而实现减少病毒在体内传播的速度。
其实从上面的功能就可以了解,奥司他韦是仅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一种药物,拿它去治疗其他的病毒感染疾病是没有意义的。
奥司他韦由罗氏制药持有专利,在年进入中国,转年就因S丑闻而变成网红——SARS爆发后,罗氏毫无证据就宣称非典就是禽流感,而奥司他韦(达菲)是唯一有用的药物,造成民众恐慌,抢购药物。而奥司他韦和板蓝根一样,成为了借机发国难财的代名词。
在这之后奥司他韦所也一直不愧网红的称号,虽然一路因为禽流感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走红,但同样也遭受了诸多医学机构的批评,重点在于疗效证据是否真的充足,以及副作用的问题。这十几年来伴随着争议越来越出名。
但不管争议如何,奥司他韦仍然是各权威组织目前主要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因此在进一步研究结果出来之前,该吃还是要吃。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奥司他韦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但对于今年肯定是不赶趟了。
那对于今年的流感疫情,奥司他韦到底应该怎么用呢?
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
在前几天卫计委给出的用药指导意见中,给出了3个推荐药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这三种药物都是上面提到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而之前推荐的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已经不再作为抗流感病毒的推荐药物了。
一些文章中给了比较详细的药物使用量,但这个不应该是家长看的。最近开始出现的家长抢购囤积奥司他韦药物,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奥司他韦是处方药,家长应该根据医嘱来用药,而不是自己蒙着来。奥司他韦的不良反应并不少,比较常见的是腹泻、恶心、呕吐,此外还包括腹痛、流鼻血、眼睛干痒、眼睛肿痛、头晕、睡眠障碍等等。这些副作用和服药所带来的抗病毒好处,到底哪个更重要,这个不是家长能自己判断的。
所以如果你担心宝宝得了流感,要做的是判断是否严重,严重就赶快就医,不严重就在家休养。抗病毒治疗的意义在于控制病毒在体内的扩散,因此早期干预治疗很重要,遇到问题不要在家纠结,医院诊断治疗。对于奥司他韦的使用肯定是越早越好,所以才会有尽量早于36或者48小时的说法,但是对于重症患者来说,即便晚于48小时也能使用。对于症状比较轻微的用户,超过48小时还使用达菲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
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更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呢?美国和中国卫生疾控部门给出的建议差不多,就是出现严重、复杂、恶化的症状,需要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或者会更容易出现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小于2岁的婴儿(虽然小于5岁的儿童流感重症风险都较高,但小于2岁是重点需要担心的人群,小于6个月则是最高危险的);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患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患免疫系统疾病人群,包括由药物或HIV感染引起的免疫问题;
肥胖者[体重指数(BMI)大于30,(美国标准是大于40,人家胖子太多了);
妊娠期妇女和分娩后2周内的产妇。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可以更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在医嘱的前提下),尤其是已经出现重症的患者。对于没有出现重症的高危人群,则可以根据医生的判断来决定是否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用奥司他韦来预防流感
其实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鸡肋。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多次强调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有没有通过疫苗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危人群,才可以将这些药物作为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一定要画出来这么几个关键字:没有获得疫苗保护、高危人群、紧急临时。
和接种完了管一个流感季的疫苗不同,抗流感病毒药物,只是用来抑制病毒在体内扩散的。也就是说所谓的预防,就是在很可能已经接触到流感病毒的时候,临时控制一下。真靠奥司他韦来日常预防流感,这意味着流感季几个月都需要天天吃抗病毒药物,对于普通人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是上面提到的高危人群,又没有疫苗保护,那么不小心接触到了流感病毒或者流感病人,临时吃一下奥司他韦,等于是在症状还没出现之前就控制一下发展,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千万别真的天天吃。
不管有没有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季真正的预防措施,都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洗手多洗手多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去容易感染流感病毒的区域(医院、商场、大众交通工具)可以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奥司他韦不是神药,更不是天天吃着玩的。但目前可以作为一种抵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对于高危人群和重症患者,是可以使用的。但对于一般患者,尤其是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服用奥司他韦就不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了。
无论孩子是患普通感冒还是流感,重要的都不是马上灌药,家长不是医生,也不应该替代医生的角色。6个月内的宝宝应该尽快就医,6个月以上的宝宝家长则应该注意观察孩子的状态:症状轻微,精神还不错的时候,就不要着急惊慌。如果发现症状比较严重,精神不好,那么就尽快就医诊断治疗。
判断一个处方药能不能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甚至囤药,这都不是家长要做的事情。家长要做的,是选医院和医生,了解什么时候应该去就诊。好吧,我们知道第一件事非常难。
更多与流感、感冒等疾病相关的文章,可以点击我们白殿疯病治疗方法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