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草环人石定燧石生春草满昆仑

石定燧教授:中国著名的草原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新疆草原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草学会理事,中国草学会草坪学术委员会委员。年被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年被农业部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聘为“”项目专家顾问团顾问和专家组协调人。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创始人之一,可谓“石生春草满昆仑”。

以草为业

年,石定燧从四川农村考入新疆八一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年留校分配到农学系新成立的“农业物理”专业任教。年底农业物理专业取消,专业内的9名年轻老师,除他之外被重新分配离开学校,农业物理专业的学生则转入农学专业学习。年,石定燧被调整到牧草课教学小组,自此他踏上了为之奋斗一生的草业之路。

新疆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场的总面积.88万公顷,可利用面积.68万公顷,居全国第三位,就其类型的丰富性和分布的特异性组合以及利用条件、生产能力来说堪称全国之冠。但当时新疆研究草原的研究人员很少,开设的课程也有限,新疆八一农学院仅开设了“饲料生产学”和“草地经营学”这两门课程。

年,石定燧进入牧草课教学小组后带领学生去兵团农八师的紫泥泉种羊场进行“草场牧草产草量动态”的研究实习。当时如何测量草原的草产量都没有通用的方法,石定燧只能在地质学的基础上进行尝试。他们在离紫泥泉种羊场场部8公里的南湾找到了该草原区域内最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条,在样条上布样方,样方按牧草草群组成,模拟牧草被家畜啃食的高度称鲜重,风干称干重,就这样从春天到冬天连续测定了三年。

因科研课题需要定期测定指标,石定燧和种羊场技术人员李正春每个月都要在紫泥泉种羊场到南湾的崎岖山路上往返数次,多数情况下是步行。年下过初雪,草场泥泞难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种羊场就给石定燧和李正春二人配了两匹马。“因为极少骑马,厂里就给我找了一个比较老实的。”石定燧教授回忆说。谁知到了山坡,他骑的马滑倒了,马镫砍断了他右脚内侧的踝骨。很快膝下整个小腿,特别是脚面和踝骨部位红肿青紫,越肿越大,右脚疼得无法动弹。可事发地离场部很远,还得咬牙挺着再骑上马返回。医院,交通不便,往来只有拉煤的车。最后李正春在马路上拦了辆拉煤的车将他送到医院,手术将踝骨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过了很长的时间仍未痊愈,于是转到乌医院重新手术,医生将踝骨骨折部位重新复位后用钢钉固定才慢慢好起来,至今他的右脚仍有不便。石定燧对伤痛没有太在意,他觉得年最重要的事是9月在紫泥泉召开的全国草原研讨会,这是中国第一次草原研讨会,会上许鹏先生介绍了“草场牧草产草量动态”的研究情况,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石定燧给有关专家介绍饲料作物品种)

(石定燧陪同任继周等人参观草原牧场试验田)

建立草原专业和实习基地

年,新疆八一农学院继内蒙古农牧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草原专业之后成立了草原专业,年我校成立了草原系。草原专业成立之初面临着两大困难:一是缺少师资力量,二是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新疆的草原面积如此之大,当时却只有3个老师,草原专业对人才的渴望十分迫切”石定燧说。为了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学校调用相关老师并引进从内蒙古农牧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分来的草原专业学生,但最主要的手段还是自己培养人才。他们通过“以老带新”、“送出去培训”的培养方式,将阿不来提·阿不都热依木、杨茁萌、安沙舟、李卫军等一批民汉学生培养成我校草原系的中坚骨干力量,有的学生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学生成为了科技干部。“我很高兴,我们培养的这些学生都有出息啦!”石定燧笑着说。

实习基地的选址和建设也是一个大问题,老师们在思考,同学们也十分期待,但当时资金有限,基地建设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年,朱懋顺和许鹏先生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天然草场合理利用与改良提高载畜量的研究”需要选取一个试验点,经过多地考察,试验点最终选在了草地垂直带完整、类型丰富,垂直带距离较短的南山谢家沟种羊场。该地段从荒漠到草原直至高山亚高山草甸一天时间就可全部观测完,同时还有人工饲料基地的,这个地方不仅是开展草原科学研究的好地方,也是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实习理想基地。

作为项目的主要执行人,石定燧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开始着手在南山谢家沟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为了解决实习基地学生住宿的问题,石定燧就带领学生在教学的间隙盖房建宿舍。试验地不足,老师们自己建设,一次他与拖拉机手一起开垦荒地,建立牧草试验地,荒地石头多到犁铧都进不去,他就坐到了犁架上压着,不曾想犁到了一个大石头上,一下子把他抛起来,重重的摔在了帮架上,头上跌了一个大口子,缝了四针,鼻骨骨折。为了建立实习基地,这些伤痛在他眼里并不算什么。经过8年的时间,草原教学基地终于建成,草原系的老师和同学们有了自己的实习基地。

中国草原学会草坪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大礼堂前合影

我校第一位草坪研究生高宁

建立草坪专业

草坪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象征,国外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发展草坪业,我国起步较晚,草坪业发展十分缓慢。年,石定燧赴美国参加“新疆农业科技考察团”,考察期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国随处可见的草坪,他意识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草坪业会得到快速发展。回国后他开始进行“草坪草引种筛选与利用”的研究,并着手编写《草坪学》教材,开设草坪课程。年石定燧参加了全国农业高校统编教材《草坪学》的编写,年在草原专业本科班开设《草坪学》必修课,年开始招收草坪方向硕士研究生。

石定燧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较好的草坪学实习场所,就在学校建立起了两块大草坪(学校正门左侧),至今仍生长良好。年成立了“新疆八一农学院草坪花卉科技服务中心”,向社会进行草坪开发,先后承建了自治区南门体育馆足球场、乌市人民公园、克拉玛依石油单位和库尔勒塔里木石油指挥部的草坪建植与管理服务,让学生在承建草坪中参加现场教学实习。

石定燧在草坪草选育目标上为新疆草坪草确定了“新疆干旱少雨的环境条件下,育种目标就是抗寒、抗旱和耐盐碱”的原则,为之后培育出的国审牧草及草坪草新品种指明了方向。草坪教学科研团队培养出了阿不来提?阿不都热依木教授、李培英教授和张延辉副教授等草坪学人才,为新疆农业大学的草坪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后辈们继往开来相继培育出了新农1号狗牙根、新农2号狗牙根、喀什狗牙根、新农3号狗牙根和新偃1号偃麦草等国审牧草及草坪草新品种,为我国的草坪草选育贡献了坚实力量。

年,石定燧响应自治区党委的“既要抓草原畜牧业,又要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科技扶贫的号召,在昌吉自治州滨湖乡下西沟村进行“草地农业试验示范”的科技扶贫。下西沟村地处平原绿洲与北沙窝的结合地带,交通不便,下雨道路泥泞,车辆无法行进,土壤贫瘠盐碱重。居民住房十分破烂,生产资料简单。冬小麦亩产约公斤,人均纯收入只有元。石定燧教授决定采取打井提水,以水定地,扩大种植面积,改小块田为条田,改变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和边远草场饲养良种家畜。同时,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培养科技意识,推广良种和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方法。扶贫四年间,下西沟村发生了根本变化,年人均纯收入.75元,自身造血功能显著增强,走上了稳定的致富道路。年在现场鉴定会上,自治区扶贫办评价说:“这个扶贫成果可以说在全国是最先进的!”“下西沟村民们富了、笑了,乡里的贫困包袱也解决了,我们跑的那些路,受的那些罪呀,也值得了!”石定燧教授说。

(学校的草坪)

(为南门体育足球场做现场指导)

初试科技扶贫

在草业事业上奋斗了40多年的石定燧先生于年退休了,他说:“在建设新疆草业的过程中,自己没有想什么苦不苦,也没有觉得苦,就是觉得有点对不起家人……”。因工作原因石定燧和太太异地24年,年他的孩子出生还是别人带信他才知道的,医院也只见了妻儿一面,就回学校上班了。在他40年的工作生涯中,一家人是聚少离多。

年,石定燧老师的孩子刚满月,他的爱人就得回单位工作,带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石老师的身上,这年冬天小孩常常感冒,房间里的火墙都烧红了,但是房子里却怎么也烧不热。“晚上躺在床上才发现可以看到月亮!我连忙请教别人怎么修房子,我用锯屑和报纸,先把屋顶的窟窿堵住……”石定燧回忆说。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无怨无悔,只是希望多做点工作,多培养些草业人才、多为祖国做出点贡献。

石定燧老师常说:“党和国家从未忘记自己,每当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就给我奖励和鼓励,我一直都感谢党、国家和人民”。天山南北的草原上遍布着新疆农业大学培养的学生,他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石定燧先生希望草原学子,响应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在当前草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下,为中国的草原建设忘我工作,为中国的绿化事业而奋斗。他也希望草业的年轻老师和科研工作者要抓住当前草业的重点问题,特别是草原的合理利用问题,让草原可以永续发展,同时希望后辈能培育出更好的草坪草,让草业科学造福社会,带来更多价值!

平台指导

葛倚汀老师

作者

朱静汪浩然张树振隋晓青

责任编辑

何紫微马丹妮

平台审核

冯魁老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e7en-design.net/benzss/4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