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复位后,余ldquo晕rdqu

医院订阅哦!

最近家住西街的李大爷得了一种“不敢睡觉”的怪毛病。睡觉的时候,一起躺翻身,就开始天旋地转的头晕,跟坐过山车似的,吓得李大爷动弹不得。反而在地上行走时,就没那么晕。来到急诊,医生仔细了解症状,再结合神经系统和前庭功能的检查,很快为李大爷确诊为“耳石症”。原来是耳朵里的石头在作怪。

耳石症,又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占所有周围性眩晕疾病的17%~20%。脱落的耳石碎片移位至半规管内,导致半规管内流体动力学异常是BPPV的主要病理机制。简而言之,是耳石颗粒离家出走,比如年龄因素、受到外伤、快速甩头,耳石都可能掉进不当的位置,这时候,只要变换体位,耳石在内淋巴液里晃荡一下,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直到头不动,耳石重新重新沉积下来,眩晕才会停止。

规范手法复位治疗疗(canalithrepositioningprocedure,CRP)是公认的安全、无创、简便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迅速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眼震和旋转感。确诊后,医生为李大爷进行了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结束李大爷起躺翻身的旋转感立即减轻很多,欢天喜地回了家并约下一次复查的时间。

然而再见李大爷,他很困惑的告诉我们,自己旋转的感觉减轻很多,但还是感觉头晕晕沉沉的,像裹着湿毛巾,道都走不稳。

这就是CRP后的残余症状,手法复位可以解决患者旋转的问题,但仍有34%-61%的患者在CRP成功后存在残余症状(residualdizziness,RD)。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非特异性的头部昏沉感,头部移动、起身及走路时短暂的不稳感等。这些残余症状可持续存在数小时至数月不等,复位不彻底、椭圆囊功能障碍、复位后的中枢再调定、合并基础前庭系统疾病及精神情绪等因素均有可能参与其残余症状发生发展。

有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程、复位次数≥3次是CRP后发生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徐晔等认为残余症状的自愈情况于患者的年龄、是否共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密切相关。若残余症状持续存在不愈,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消极影响,继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以下耳石症手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不同干预方法。

1、一般治疗

患者短期内不要做剧烈的甩头动作;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水盐过量;忌烟酒,舒缓压力、改善睡眠,保证情志舒畅;预防跌倒。

2、药物治疗

中医疗法:BPPV的残余眩晕症状,属中医“眩晕”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此病本虚标实,与风、痰、瘀有关。《仁斋直指方》“瘀滞不行,皆能眩晕”,《景岳全书》“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多,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病人多虚多淤生理病理特点,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主。如逍遥散、补阳还五汤、化湿通窍方等,总的治疗原则为豁痰通窍、平肝止眩。王立男等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本病31例,可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对其残余眩晕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前庭抑制剂:如抗组胺类、血管扩张剂及改善脑功能药,常用药物包括倍他司丁、氟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制剂等。

3、前庭康复训练

是外周与中枢性眩晕及平衡障碍的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前庭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的基本原理,利用人类大脑的适应性、可塑性及代偿功能是其治疗基础。如Cawthorne-Cooksey前庭功能康复锻炼,徐万红等对52名CRP后残余症状患者加以前庭康复训练,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得到明显的临床效果。

4、Brandt-Daroff习服训练

具体方法:患者坐在床边,快速向一侧侧卧,然后头向上转45°,在此位置停留30s,然后坐起来30s,再向对侧以相同的方式重复。两侧交替进行,3次/日,每组动作重复10~20次。此法治疗的机制为体位变换的机械力能使耳石碎片分散溶解,并可增强前庭中枢的代偿功能,从而缓解眩晕症状,减轻残余头晕。Brandt-Daroff习服训练涉及头部、体位的适量变化,多次暴露于激发体位,使患者不再恐惧体位的改变,同时可促进残余耳石碎片在半规管中的溶解吸收。

5、针刺疗法

头针刺头部顶中线、额中线、颞后线、枕下旁线等,针调节阳经经气,温阳补气化痰,行气解郁安神;普通针刺晕听穴、太阳穴、风池穴等,治疗后半规管BPPV残余头晕。

参考文献:

CookseyFS.Rehabilitationinvestibularinjuries.ProcRSocMed,,39(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42.

李亚楠.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观察[J].广州医药,,46(05):77-79.

BHATTACHARYYAN,BAUGH

孙利兵,郑智英,王斌全,于文永,杨捷,郭文俊,任鸿杰.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1(12):-+.

BHATTACHARYYAN,BAUGHRF,ORVIDASL,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OtolaryngolHeadNeckSurg,,(5Suppl4):S47-81.

曲中源,冷辉,石磊,孙海波.头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7(09):-.

朱祖福,徐静泓,张慧萍,孔玉,高志强,陆强彬,柏燕燕,杨江胜,周国庆,陆梦茹.Brandt-Daroff习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7(02):-.

田中华,董永书,范军铭.益清定眩针刺法结合管石复位手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医学报,,33(08):-.

王立男,冷辉,王爱平,孙海波.补阳还五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治疗成功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33(06):-.

为了防止我们走散,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吧

征稿,我们是认真的

你已经有10年耳鼻喉科经验了?

你已经治好了数以万计的耳鼻喉患者?

欢迎把你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投给我们!

一经录用,您将会收到丰厚的报酬。

投稿邮箱:gujinzw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e7en-design.net/benzss/7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