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01

鼻的应用解剖

外鼻、鼻腔、鼻窦

        

外鼻

外鼻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覆皮肤。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富有皮脂腺、汗腺和毛囊,为鼻疖、痤疮、酒渣鼻的好发部位

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上唇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静脉回流特点:

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

与海绵窦相通,可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鼻腔

鼻前庭

固有鼻腔

位于鼻腔前部

有鼻毛

富含皮脂腺和汗腺

缺乏皮下组织

内侧壁

外侧壁

顶壁

底壁

内侧壁

内侧壁即鼻中隔

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内动脉血管丰富,密集成网,此处称为利特尔区(Little’sarea)又称易出血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外侧壁

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三个鼻甲和相应三个鼻道。

下鼻道外侧壁前端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最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的区域。

中鼻甲、钩突和筛泡也是鼻内镜筛窦手术的手术标志和进路。

上鼻甲:位于鼻腔外侧壁上后方,前鼻镜检查窥不到上鼻甲

顶壁

构成:呈穹隆状。鼻骨、额骨鼻突、筛骨水平板、蝶窦前壁。

筛骨水平板(筛板)菲薄而脆,较易因外伤或手术误伤导致脑脊液鼻漏或鼻源性颅内并发症。(鼻骨骨折复位或鼻腔手术时,手术高度不超两眼内眦连线)

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

由上颌骨腭突(3/4)及腭骨水平部(1/4)构成。

鼻窦

鼻窦是围绕鼻腔、位于某些颅骨内的含气空腔。

一般左右成对,共四对。

依其所在颅骨命名: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依照窦口引流位置和方向以及各个鼻窦的位置,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鼻窦:

后组鼻窦:

上颌窦

额窦

前组筛窦

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1、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是最大的鼻窦。

共5个壁:前壁(面壁)、后外壁、上壁、底壁、内侧壁。

① 前壁:中央为尖牙窝,较薄。

② 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相邻;近翼内肌,上颌窦恶性肿瘤----张口受限。

③ 上壁:构成眼眶底壁---上颌窦疾病和眶内疾病互相影响。

④ 底壁:牙槽突---牙根感染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⑤ 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的下部,其后上部窦口与中鼻道相通,因窦口位置较高而窦底低,不易引流,故易感染成上颌窦炎。

2.筛窦(筛迷路):形似蜂窝状结构,介于鼻腔和眼眶之间,被中鼻甲基板分为前组筛窦、后组筛窦。(前中、后上)其外侧壁即眼眶内侧壁,菲薄如纸,称纸样板,因此筛窦病变、外伤、手术破坏此壁造成眶内并发症

3.额窦:位于额骨鳞部之下和眶部之上。

(1)前壁:额骨外骨板,含骨髓---炎症、外伤致骨髓炎

(2)后壁:额骨内骨板,较薄;与颅前窝毗邻,且有导静脉和骨裂隙,故额窦感染可侵入颅内。

(3)底壁:眼眶顶壁与前组筛窦之顶壁,额窦囊肿可侵入眶内。下方有额窦开口,经鼻额管引流至中鼻道前端。

4、蝶窦:位于蝶骨体。外侧壁与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视神经管毗邻;菲薄,手术不慎将出现失明及大出血。

          02

鼻的生理

鼻腔、鼻窦

        

鼻腔的生理功能

1、呼吸功能

2、保护功能: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过滤、加温、加湿功能。

a鼻毛过滤

b反射性喷嚏

c黏液腺和浆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借纤毛运动送入咽部吐出或咽下。

3、温、湿度调节功能

鼻腔黏膜血管的舒缩作用,保持恒定的温度(32--34°C)

鼻黏膜分泌ml∕天的渗出液,维持鼻腔的湿度。

4、嗅觉功能:主要依赖嗅区黏膜、嗅细胞。

5、共鸣作用:

鼻塞时---闭塞性鼻音

鼻咽腔关闭不全或不能关闭时----开放性鼻音

鼻窦的生理功能

对鼻腔共鸣辅助作用、减轻头颅重量、缓冲外来冲击力,保护作用。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白癫风区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e7en-design.net/benzxc/1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