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耳鼻喉科医生
鼻腔内有大量细小的血管或动脉,这些血管很容易破裂而造成出血。仅从美国人群发病率的统计来看,每7个人中就会有1个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候出现鼻出血,其比例的确不低。就年龄而言,鼻出血可能发生于人生的任何阶段,但实际上鼻出血更容易发生于2-10岁的儿童以及50-80岁的成人。就其出血部位而言,鼻出血可能来源于鼻腔的前端或者是后端,即临床医生经常说的前端出血或后端出血。
什么是前端出血?发生于鼻中隔的前下部分的鼻出血属于鼻腔的前端出血。多数鼻腔出血都属于前端出血。鼻中隔如隔断墙般将鼻腔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侧。鼻中隔的主体为骨及软骨,而被覆其表面的是一层含有大量细小血管的粘膜组织。这些血管十分脆弱,稍微用力的擤鼻子或较锐的指甲挖鼻这些动作就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前端鼻出血常常表现为在病人或站或坐时突然出现的单侧鼻腔出血。干燥季节,或者冬季室内干热空气使鼻腔粘膜脱水时,更易发生前端出血。粘膜干燥随之而来的是鼻腔内形成干痂,粘膜破损并出血。此时,在指尖或棉棒上沾少许石蜡油或者抗生素软膏涂抹在鼻腔内,尤其是内侧也就是鼻中隔的表面,常有助于预防发生前端鼻出血。
如何控制前端鼻出血?镇定情绪,尤其当鼻出血发生在儿童时则更应帮助孩子安静下来。尽可能帮正在出血的人保持在平静,安定的状态,因为激动、焦虑或愤怒等不稳定的情绪更容易加剧出血。
头部的位置应高于心脏所处的水平,所以应该让患者坐着,而非平卧。
坐位时头部应稍向前倾以防血液向后经过后鼻孔进入咽喉部。
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掐住鼻子最软的部分,也可以在这相对于这个部位出血一侧的鼻腔内放进沾有如麻黄素,达芬霖,呋麻液等血管收缩剂的棉球,并对棉球施以一定的压力。但是切忌将纱布或者棉花填塞进鼻腔,以防因填得太深而无法自行取出。
还可以使用冰袋—将冰块放进塑料袋或面巾内做成一个简易的冰袋,放在鼻腔和面颊部。
上述各种措施可以保持5分钟,如果仍然没有控制住出血,可以继续保持10分钟。
什么是后端出血?相对于前端出血,这种出血源于鼻腔更深,更高的位置。发生后端出血的情况并不常见。由于出血部位更靠后,当出血发生时,即使在坐着或站着时,血液也更容易向后流入口腔甚至咽喉。
对于出血的人或者家属而言,弄清楚前端出血或者后端出血有时并非易事。如果当鼻出血发生时恰巧处于平卧位置,尤其是在咳嗽或擤鼻子时,即使是前端出血,由于体位的关系,血液也会流向鼻腔的后部然后进入咽喉。但我们自己搞清楚前端还是后端出血很重要。因为后端出血往往会更严重,多数情况下自己无法控制,需要请医生处理。后端出血更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或者鼻面部外伤者。
预防鼻出血的小知识用棉签将比较稀薄的石蜡油或抗生素油膏轻轻涂抹在鼻腔粘膜的表面,每日三次,包括睡觉前。这样可以使鼻腔粘膜保持在湿润状态。
不要给小孩子留长指甲,以防止在挖鼻子时造成鼻腔粘膜的意外损伤。
在空气干燥的季节可以在房间内使用空气加湿器。
用生理盐水喷鼻,防止鼻腔粘膜干燥。
戒烟。烟雾刺激鼻腔粘膜,并使其干燥。
防止鼻腔再次出血的小知识不要擤鼻或挖鼻
尽量避免用力或弯腰后持重。
保持头部高于心脏位置的姿势。
如果出血再次发生:
尽可能把鼻腔内残存的凝血块都擤出来。
用达芬霖或者氯麻液等血管收缩剂向出血侧的鼻腔喷4下。
如此重复多次应该可以止住前端的鼻腔出血。
若半小时后仍无法控制出血或鼻出血是由于头面部外伤造成,医院就诊。
反复鼻出血的原因过敏,感染,或者因干燥而鼻痒以及挖鼻。
用力擤鼻使粘膜表面的血管破裂。
因家族遗传或药物而导致的凝血障碍。
药物,如抗凝血或抗炎药。
鼻面部或颅底骨折。一定不可轻视脑外伤后出现的鼻出血。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常会导致反复发作的鼻腔后端出血。
发生在老年或长期吸烟者的反复发作的鼻出血应除外良性或恶性肿瘤的可能。
医院就诊?当鼻出血反医院请耳鼻咽喉科就诊。医生会用内窥镜对鼻腔更深的部位进行仔细检查,然后会考虑最适合的治疗办法。各种治疗方法中,局部凝固或者压迫止血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前者的基本原理是用化学或者物理方法对出血部位的微血管网暂时封闭,例如激光,电烧,三氯醋酸等。而压迫止血通常采用棉花,纱布,或可膨胀材料填塞鼻腔,直接对出血部位的血管加压而止血。刘铭
耳鼻喉科医生
刘铭医生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院工作,工作期间完成由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继续教育课程。年刘铭医生在上海医科大学修读英语,并于年由世界卫生组织资助赴英国伦医院进修鼻窦镜外科。刘铭医生在耳鼻喉科工作超过30年。医院工作期间,历任耳鼻喉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负责包括鼻窦炎、鼻肿瘤、畸形鼻等在内的耳鼻喉科疾病的诊疗工作,成功操作了超过一千例鼻窦内窥镜手术。在担任主任医师的八年时间里,她将临床重心放到耳鼻喉微创手术和真菌性鼻窦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刘铭医生在国内外耳鼻喉科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著作,相关科研成果屡获国家级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
刘铭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