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河南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新生儿科崔法新(粪土侯)
新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新生儿咨询、急救--15670
新生儿科门诊、儿童发育行为门诊:--
编者的
声明:本平台的知识仅供学习,不作为治病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
编者写或者转载这些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给家长们一个育儿的正确方向,恳切希望家长们多读、常读,慢慢的熟悉、掌握育儿知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犯方向性错误,而能够自由发挥,顺势而为,给孩子、给自己更大的自由度。+
◎妈妈学习娃健康
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有:新生儿黄疸、“马牙”和“螳螂嘴”、乳腺肿大、假月经、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等。家长们常常会被这些问题困扰,不知医院诊疗,今天将向大家介绍这些婴幼儿常见生理、病理现象及其鉴别要点。
一、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皮肤、巩膜发黄,它通常是某种疾病的重要症状。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在于黄疸出现过早和过重,出生7天之内的重度黄疸危害很大,特别是3天之内的黄疸危害更大,因为此时新生儿的血脑屏障通透性高,黄疸过早、过高会导致胆红素脑病。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5—6天达高峰,足月儿的黄疸多在第2周末自然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或消退延迟。如果您的宝宝黄疸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黄疸程度过重(呈金黄色),且持续不退(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进行性加深,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其实,针对新生儿黄疸来说,重在监测,防止是重症疾病引起的、有危害的重度黄疸出现,减少重危疾病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黄疸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治疗方法就是蓝光治疗。
(1)生理性黄疸及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2)35周新生儿不同胎龄和生后小时龄的光疗标准
二、“马牙”和“螳螂嘴”
(1)“马牙”
在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由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形成的黄白色小颗粒;属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表现。一般无不适感,也不影响吃奶或乳牙的发育,数周内可自然消退。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2)“马牙”与鹅口疮的鉴别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白色念珠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致病,如广泛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长期腹泻等。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此膜不易拭去,强行剥落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并可渗血,白膜又迅速生成。一般无疼痛感,不影响吮奶,无全身症状,偶可表现拒奶。
(3)“螳螂嘴”
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乳汁吸吮,属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表现。一般无不适感,数周内可自然消退,不可擦拭或挑破,以免发生感染。
另外,某些新生儿硬腭中线上可见大小不等(约2~4mm)的黄色小结节,称为彭氏珠,亦系上皮细胞堆积而成,数周后消退。
四、乳腺肿大
由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中断,男婴或女婴于生后4-7天可有乳腺增大,触之有蚕豆大或山楂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这是由于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肿胀的乳房千万不要挤,若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使乳房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女婴若乳房发炎形成瘢痕,长大后还会影响泌乳。乳房硬结太大或红肿时,要及时看医生。
五、假月经
女婴出生一周左右,阴道中会流出少量血样粘液,或白色粘液,可持续2周时间。这是因为在胎儿期受母体雌激素的刺激,新生儿子宫内膜有一定的发育,出生后雌激素的刺激停止了,就形成了类似月经样的出血,无需治疗,只要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就行了。但若出血较多或出血物为单纯血液,要及时就医,注意可能是新生儿出血症的一种表现。
六、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1)新生儿红斑
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的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多形红斑,不痛不痒,几天后自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2)新生儿粟粒疹
因皮脂腺堆积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几天后自然消失。
(3)与其他新生儿常见皮疹的鉴别
(4)乳头白色囊性皮损叫做表皮包涵体囊肿(epidermalinclusioncyst,EIC)表皮包涵体囊肿(epidermalinclusioncyst,EIC)与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cyst)同义,是一种单发、光滑、柔软或硬、可移动的良性囊肿,大小为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可发生于创伤(如乳头挤压而造成的机械性外伤)或手术后,临床也可见先天性病例。通常无痛,除非发生破裂感染、引起炎症反应。
图1.右乳头白色囊性皮损七、湿疹
湿疹一般有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湿疹是形态学描述性名称,而非病因学诊断。临床上,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均可以拟诊为湿疹。在新生儿中最常见的原因为过敏或局部刺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严重湿疹需积极寻找原因,去除过敏等致病因素,并予局部对症治疗。
八、新生儿脓疱疮
是发生在新生儿中的一种以周围红晕不显著的薄壁水脓疱为特点的葡萄球菌感染,传染性强。表现为面部、躯干或四肢突然发生大疱,疱液初呈淡黄色而清澈,1-2天后部分疱液变混浊。疱周红晕不显著,壁薄,易于破裂,破后露出鲜红色湿润的糜烂面,上附薄的黄痂,痂皮脱落后遗留暂时性的综述斑疹,消退后不留痕迹。一旦发生,及时就医。
九、血管瘤
①橙色红斑
鲜红或淡红色,色不显,轻压即褪色。出现在前额、眉间、上眼睑、鼻周、枕项部或骶部。常出生时即有,生后急速的自然消退,至1岁半时消失,极少数可留下斑迹,因此不必处理。
②褐色痣
属毛细血管型血管畸形,呈鲜红至紫红色,表面光滑,界限不清,形状不规则,局部压迫时褪色。常在出生时即有,显露于颜面、颈部或其他部位。以后很少再扩大或消退。主要影响容貌。
③莓状血管瘤
属毛细血管海绵状瘤,典型者是草莓色,突出于皮肤表面,不规则形,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颜面、头皮、肩或颈部。刚出生时未见病变,至数周后皮肤上出现红色小点,数日内长至米粒大,以后继续扩大与附近新增的小红点融合成一圆形或椭圆形团块,质软,压之似海绵状,去压后又慢慢充血饱满,界限清楚。按其自然过程进展,很少有并发症。
④胎生青痣: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常有蓝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生青痣。随年龄增长而消退。
10、乳头错觉、枕秃
1.乳头错觉:新出院的新生儿或生后第一次喂奶未先吸吮母奶的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只会用奶瓶或小勺吃奶,而不会吸吮母奶的现象,这叫乳头错觉。此时妈妈要尽量让宝宝吸吮母奶,用乳头刺激宝宝,多让宝宝接触乳房,妈妈要摆脱对奶粉的依赖,尽快纠正食乳习惯。
2.头发稀少、枕秃:初生婴儿的头发细、傇、脆,发根毛囊较小,极易导致头发脱落而至头发稀少和枕秃。此外枕头硬、缺铁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等其他营养不良性疾病也可导致枕秃。并非缺钙(维生素D缺乏)特有体征。缺钙(维生素D缺乏)症状包括易出汗、发质稀疏、干脆、枕秃、夜间易惊、睡眠时间短、烦躁、饮食不好等综合现象。
3.睡梦中出现呼吸快慢不均、屏气等现象:新生儿胸腔小、气体交换量少,主要靠呼吸次数的增加维持气体交换。正常的呼吸频率是40~50次/分,由于小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呼吸节律有时会不规则,特别是在睡梦中,会出现呼吸快慢不均、屏气等现象。
4.膈肌痉挛(打嗝嘚儿)、溢乳及打嗝:新生儿长的快、食量大、呼吸快、心率快,呼吸、消化、心脏负荷大,处于胸腹之间的膈肌常呈紧张状态,极易痉挛而打嗝嘚儿。新生儿胃呈横位,靠近食道的贲门括约肌不发达,而靠近十二指肠的幽门括约肌发达。尤其是吸吮急、奶水较冲或喂奶后未排气的情况下易打嗝、溢乳。另外小儿剧烈哭闹时也会出现打嗝、溢乳现象。
5.鼻塞、打喷嚏:因为小婴儿鼻粘膜发达,毛细血管扩张且鼻道狭窄。当他吃奶时或有分泌物时,都会因闭气而鼻塞。父母要及时为其清理鼻道。清理鼻道时要注意保护鼻毛及鼻粘膜,深部粘液性鼻涕尽量不动。如果婴儿洗澡、换尿布等情况下受了凉,也会打喷嚏,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现象,不一定是感冒。
6.手心、脚心易出汗,睡觉时头部也微微出汗: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婴儿会通过皮肤蒸发和出汗来散热。所以妈妈们要注意居室的温度及空气流通,要给婴儿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因水分不足、包裹过严而至散热不良,出现的脱水热,后者称蒙被综合征。
11、需要区分的宝宝溢奶还是吐奶
溢奶是指奶从宝宝的嘴角溢出来,量少,一般只有一两口;这不叫“吐奶”,属于生理现象,无须太过担心;平时加强护理,勤拍背即可。吐奶指新生儿大口大口地吐奶出来,量是比较多的。外观健康的新生儿,可能由于喂奶量过多、咽下空气过多、吃奶过急、吃奶前后哭闹等引起吐奶,属生理性吐奶。如果宝宝没有存在以上的护理问题,或者以上问题经过医生或人为纠正后,宝宝仍频繁吐奶,属病理性,宝宝可能合并有疾病,不能排除是否有感染、新生儿肠梗阻、食道闭锁、肠道闭锁、幽门狭窄等可能,需及时就医治疗。想要预防宝宝吐奶,首先吃奶前后就不要太折腾宝宝,比如不要一吃饱就换尿布、洗澡;吃奶时尽量把宝宝抱起来喂,同时让宝宝尽量多地含奶嘴,避免吸吮时吞入大量空气;吃奶后记得给宝宝拍拍背,约15~30分钟。对于吐奶或溢奶的宝宝,拍完背后,尽量让宝宝侧着睡,目的是为了防止新生儿吐奶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12、宝宝睡觉总是不安稳,经常像被“吓了一跳”
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在宝宝入睡后,受到轻微的声、光等刺激,就会有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甚至会啼哭等表现,好像是突然被吓了一跳。这种情况在1月龄以内的新生儿发生频率更高,4个月左右慢慢消失。平时宝宝睡觉的时候,家长如果觉得宝宝睡得“不安慰”,可以用小被子等卷一个温暖的小窝给宝宝,这样可稍微给予宝宝一点安慰。
13、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拉肚子了?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2~6次,甚至多于6次,大便不臭、金黄色、稍稀,如体重增长,精神尚可,愿意吃愿意玩,则属正常现象。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若每天大便1~2次,成形,属正常现象。对宝宝大便情况的观察主要是将前几天的大便和现在的大便情况进行前后比较,如果大便的次数及量差不多,则无需太担心。
新生儿腹泻,指大便的次数增多,变得更稀或者水样便,甚至大便带血或带脓,需引起重视。对新生儿的喂养需循序渐进,慢慢加量,由人奶改为人工喂养也需慢慢过渡。
腹泻常见于喂养不当或者感染引起,可能是照顾宝宝的人手卫生没有做好,亦或者奶制品被污染,甚至宝宝被其他细菌、病毒感染了,需及时就医。
14、宝宝头上怎么长了一个“大包”?
宝宝头上的包一般分为产瘤和血肿。产瘤又指胎头水肿,新生儿出生后2~3天左右一般就会消失,不要特地去刺激它。血肿吸收的速度较慢,可能长达1个月至几个月不等。如果家长太过担心的话,建议完善头颅B超,医院可完善头颅磁共振,明确血肿的性质,查看是否继续出血,或者血肿有无增大,以及排除颅内出血等病变。需要注意的是,产瘤跟血肿都可能影响新生儿黄疸的消退,甚至黄疸出现的时间也会更早,黄疸值更高。产瘤消退比较快,无需特殊护理,平时注意卫生即可。头皮血肿多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治疗,以观察为主;主要观察宝宝有无精神欠佳、吃奶少、黄疸重等现象,如有异常则及时就医。
切记不可自行抽吸头皮血肿及产瘤,轻则造成感染,重则引起败血症、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平时少去触摸宝宝头上的“大包”,每天可测量一下“大包”的大小,记录下来。
15.宝宝吃了这么多奶,还是瘦,明天奶要加多少量?每个宝宝的到来,都是一个惊喜,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伴随着操心。很多家长都说:我明明很努力地喂奶了,我们的小宝怎么还瘦了?其实,宝宝出生的前期会有一个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过程。主要是因为宝宝会有隐性的失水——早期吸吮能力弱,进食少,排胎便,呼吸、皮肤等系统的水分丢失,导致暂时性的体重下降,出生3~4天体重下降可累计达出生时体重的6%~9%。只要早期宝宝的体重下降控制在10%以内,就不必太过担心。不能硬给宝宝喂过多的奶,否则不仅适得其反,还可能导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一般,宝宝出生7~10天后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16.宝宝时不时打喷嚏,睡觉还有“鼾声”,是不是生病了?先说宝宝打喷嚏。新生儿刚出来与外界接触,环境并没有妈妈在肚子里那么舒适,可能会接触到来自空调的冷气或者灰尘。打喷嚏,这算是宝宝清理鼻腔的一个过程。如果宝宝没有流鼻涕,只是偶尔打喷嚏则不用过于担心。发现宝宝睡觉有“鼾声”,有可能是有鼻屎堵住宝宝的鼻子了,家长可以试着拿棉签弄出一条小棉絮,让宝宝通过打喷嚏把鼻屎“喷”出来,再帮宝宝清理掉即可。如果还是觉得不放心或者处理不好,可以到小儿耳鼻喉科就诊,找医生帮忙。17.宝宝怎么尿血了?宝宝出生后可能水分摄入不足,引起尿液颜色加深,即尿酸盐排泄增加,主要考虑为尿结晶,需要注意水分的摄入。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多喂奶,人工喂养的宝宝也要多喝奶,也可以喂些温开水。也许你要问:不是说6个月以下的婴儿只能喝母乳或配方奶?这个属于……太难解释了……就比如说,给新生儿喂奶时,配方奶是否有开水呢?答案是有的,那是不是就表示新生儿可以喂温开水了呢?对吧,好像有点道理。一般宝宝出生后的12小时内会有第一次排尿,若48小时后仍无尿则需进一步检查。18.宝宝的脚长歪了,要紧吗?以后可以正常走路吗?在妈妈肚子里时,由于空间有限,胎儿需要双腿交叉,所以出生后可能出现足内翻或足外翻。家长可以适当给小宝宝按摩一下踝关节,按摩的时候不要强硬地想要“摆正”宝宝的脚,要顺着宝宝的趋势。
若一段时间后,仍未发育正常,则需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19.新生儿脱水热是怎么回事?要不要吃退烧药?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出生后3~4天,常见于摄入的水分不够、皮肤水分蒸发,以及排便排尿后,引起新生儿血液浓缩而发热。面对新生儿脱水热,可先适当松解衣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再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睡眠情况、吃奶情况、皮肤状况等。若自己不能判断,则及时就医。
平时宝宝应衣着松软,不能包裹过多,可摸一下宝宝的鼻头,若凉了则稍加衣物;摸摸宝宝后背,若冒汗了则减少衣物。
3月23号--3月27号崔法新及同事们门诊具体排班表
3月16日(星期一):崔法新(15670)全天,上午9:00--11:50,下午坐诊14:40---17:30门诊大楼二楼诊室
3月17日(星期二):马俊枝()全天,上午9:00-11:50,下午14:40---17:30,门诊大楼二楼诊室
3月18日(星期三):马俊枝()全天,上午9:00-11:50,下午14:40---17:30,门诊大楼二楼诊室
3月19日(星期四):上午休诊,崔法新(15670)下午坐诊14:40---17:30,门诊大楼二楼诊室
3月20日(星期五):马俊枝()上午9:00-12:00,侯玮琦()下午坐诊14:40---17:30门诊大楼二楼诊室
新生儿科儿童发育行为门诊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