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预约 http://m.39.net/news/a_9360949.html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痛,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大指之次指。手阳明之商阳也。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就是指大指次指两岐骨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手三阳行于臂外,阳明在前。入肘外廉,髃骨,肩上巨骨。上出于柱骨之会上,柱骨,乃项后大柱骨,即督脉之大椎,六阳所会。下入缺盆,络肺,阳明太阴为表里也。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手阳明之迎香也,自迎香而交于足阳明经。热则疾之,疾出其针也。寒则留之,久留其针也。
这个在灵枢悬解卷三的经络经脉篇的第二部分,涉及到了手阳明大肠经,这里边儿有几个比较重要的词典。上肩出髃骨之前廉,髃骨就是肩胛的这块骨头的前面,就是活动肩和胸连的这块。然后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就是叉形的连续到鼻孔。所以说鼻窦炎这个病实际是手阳明大肠之病。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颈肿是与苓桂术甘汤症区别的要点。苓桂术甘汤症也有肩沉的这种病症,体现它的症。手阳明大肠经的不通、病体现为齿痛。还有这个鼻窦炎和颈肿,有单侧有双侧,所以说大肠经是主津液。在灵枢里没提到主气、主血,实际上还主气主血。目黄、口干自不必说,这个鼽衄,鼽是指的鼻干鼻塞,衄是指的鼻出血。喉痹、肩前臑痛,臑就是臂内的小软肉,重要的词典是大指次指痛不用,大指次指痛不用分为大指和次指的分别痛,大指痛容易误以为是肺经循行不利所致的大指痛。但是在前面那个语音说了肺经的病没有大指痛,实际上我体会,这个说明轻则大指痛,重则大指次指兼痛,就是都痛。
大指痛,首先提示手阳明大肠经不利,实际下牙痛、脖颈肿和下部这个颊,所谓的颊就是牙下边这个地方肿。颈肿是指着靠着左右两侧贯肩,走肩颈穴的那一条,然后一个斜弯过来以后,两侧集中汇入脊椎的大椎穴截止,就这一条线下来。
那么为什么说鼻窦炎,其实你理解成肺病、胃病、胆病,原来我也解释过这几个病,其实都有所偏颇,就是历代大家也这么讲。其实鼻窦炎最早的时候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外感造成的,但其实内因最重要。鼻窦炎实际上就是手阳明大肠经之病,为什么鼻窦炎说是大肠经之病呢?你看灵枢卷三也好,还是看四圣心源的经脉那一章节,你就都知道黄师说的包括黄帝内经里说的灵枢里说的:手之三阳自手走头是什么意思?是它经络循行的方向,因为大肠经在拇指和食指就是他说的这两个指交肺经时候的交接棒,分别在这两个手指两个支会于合谷穴,由臂的外联一支从臑内中府这一直到肺下络大肠;一支从颈贯颊入下齿然后交于人中左之右右之左汇于两个鼻的迎香穴,这是它的去路。这个在龈交穴,就是人中里边这个龈,这个地方有一个穴,这个地方进去在里头有一个地方直接就是大肠经的一个排泄的口,这是它上侧终点的排泄的口,下边排泄的口,就是魄门,就是你的大便。所以说,这个鼻窦里的鼻侧的这个窦,这叫筛窦,其实就是这个窦里边不是它发炎了,是大肠经里的浊液排到这个里边,这个筛窦进来这么多大肠经的废液,因为这个液类似于像黄师说的:就是时间长了,它是一种浊的那个鼻涕,其实它与肺绝无关系。
为什么这个鼻窦炎的患者很多人有肺结节?因为这个大肠经在手臂这一段,它跟肺经是联系的,它是一条路,那么如果后半程堵死了,前半程里边代谢的废物下不去,所以在肺里长瘤、长癌、长结节、长各种肿,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说为什么大指次指不用?因为大指次指是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比如米跑的接力棒的交接点,所以在交接点堵,然后在鼻子迎香穴的左右两侧的这个窦,人体内的窦一共是五个,蝶窦、额窦、筛窦等,这个鼻迎香穴这两侧的这个窦它贯的最多。所以鼻窦炎在疼的时候为什么眉棱骨疼?因为眉棱骨上边还有两个额窦,这些窦在里边全是连着的,它有好多的腺管儿,淋巴管儿。所以为什么有的名家治这个病,用治胃经的药来治这个病它也会轻?因为胃经循行于上齿交颚中,实际这个病应该是大肠经的病,就是嘴两侧下颚骨这个颊,经常疏通一些为什么它会缓轻你的头痛呢?就在这儿。这个病实际上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因为大肠经的淤堵。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