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只基,出现估值涨幅净值涨幅,或者,估值跌幅净值跌幅的时候,评论区的高频词就一定有“偷吃”二字。看上去这种猜测还挺合理的,实际上是毫无理由和依据的。下文将为您详细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能准确反映基金涨跌幅只有一个准确数字,那就是“净值”。对于普通的开放式基金基金公司每天只公布一次单位净值,通常时间在晚上。那“估值”是哪里来的呢?这里估值其实是净值估算,是基金代销机构根据公布的上一季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估算出来的,没有基金公司的官方认证,仅供参考。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调仓,所以估算和实际有出入很正常。尤其是在季报信息披露之后到下一次季报信息披露之前的中间这段时间,因为距离上一次披露信息可能已经过去了两三个月,实际上的仓位可能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更,所以估值就可能会偏差很大了。我的基金会不会被“偷吃”?基民投资基金的钱是托管在银行/券商等托管机构的,基金公司只负责基金投资运作和管理,并由托管行进行监督,基金公司没有权利随意使用。基金经理在投资操作时不会直接接触到资金,而是发布交易指令,由托管行来完成资金的划拨。这实现了基金管理人与资金的分离,也就没有了被挪用的风险。大概的流程就是这样的,资金的划拨,交收,每一步都受到严格的监控,基金公司想从中偷拿走一分钱都是不现实的事情。基金的托管行也会监管资金的来源和去向,核实项目资金走向的真实性,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无论是严格的监管规定,还是高科技手段的大数据监控,都保证了事实上并不可能存在“偷吃”这种行为。那么为什么不能及时公布调仓情况呢?实时调仓情况属于非公开信息,在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规定,对于所有基金公司都是一视同仁的。基金会在每年的季报、半年报、年报中按规定披露持仓的信息,基金季报一般在每年的1、4、7、10月份中下旬发布,届时大家可以